理想氣體混合物在恒溫恒壓下進行化學反應達到平衡狀態時,參加反應的每一種氣體的分壓強p0i或濃度C0i與系統的壓強和溫度間應滿足的關係。由挪威化學傢C.M.古爾德貝格和P.瓦格根據化學反應的速率與參加反應的活性品質(就是指分壓強或濃度或摩爾分數)成正比的關係於1867年提出的。其數學表表達式為

  以上二式中左端的∏表示連乘,v 是正或負的整數;右端的KpKV分別稱為定壓平衡常數和定容平衡常數,Kp僅是溫度的函數,而K V則是溫度和壓強的函數,與參加反應的各種氣體的初始含量無關(見化學熱力學),KpK V的關系為

  質量作用定律不僅適用於氣體,也適用於稀溶液。如果除瞭氣體和稀溶液以外,還有純固體參加反應,則因為純相的化學勢隻依賴於溫度和壓強,故在前二式的左端並不包含有關純相的因子,仍然隻需寫出氣體(或溶質)的分壓強或濃度的乘積即可,就好像固體根本不存在一樣。事實上,固體的存在隻影響平衡常數對溫度和壓強的依賴關系。

  根據質量作用定律,可以確定化學反應中各反應物和生成物的活性質量之間的聯系。它在化學平衡學說中具有重要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