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樂音的產生、樂音和樂律的物理問題的科學。音樂聲學的主要內容有以下一些方面。

  樂器和人的歌唱發音器官的發音原理 從激勵器、共鳴器、輻射器三大部件來研究,以求得最高的發音效率和優美的音色。人聲和某些樂器的激勵器、共鳴器和輻射器可概括於附表中。打擊樂器(如體、膜樂器)不像表中三類那麼統一。簡單的響器,其激勵、共鳴、輻射合為一體,如鑼。電子合成樂器則用電路路來模仿激勵器和共鳴器,輻射器是揚聲器。

激勵器、共鳴器和輻射器

  樂音的物理參量 音樂傢以音強、音高、音色(或稱為音品)作為樂音三大要素,客觀上決定任一聲音的物理參量是聲壓、時程和頻譜。對樂音而言,聲壓決定它的強度或響度感覺,頻譜決定它的音色。音高在聲學上稱為音調,由頻譜中的基音頻率決定。若基音消失,音調的感覺不變,由諧音系列的結構決定。樂音一般不是穩定持續的周期信號,其時程可分為增長、穩定、衰減三個段落。不同類型的樂音,三個段落的時間不同。例如彈弦音和撥弦音的增長段比拉弦音的短促得多,並且幾乎沒有穩定段。在增長和衰減段,樂音的頻譜與穩定段可以有顯著的不同。因此,樂音的音色與時程的關系很大。對樂器的每個部件,都可以分析上述參量,以總結出音質優美的樂器的最佳聲學條件。例如世界公認最佳的意大利斯特拉迪瓦裡(Stradivari)小提琴,其物理參量有哪些特色,現在已作瞭深入的研究。又如研究共鳴良好的歌聲,發現其頻譜中2.5~3kHz附近有一特殊的共振峰等。此外,各部件之間的耦合對於達到最佳聲學條件也很重要。充分瞭解各部件的振動原理和它們之間的耦合,樂器的制作和研究才有科學根據。

  除上述參量外,單件樂器和管弦樂隊的聲壓動態范圍、頻率范圍和長期平均頻譜是指導錄聲(即錄音)、調音、重放,使之達到最好聽感的基本參量,也屬音樂聲學的范疇。

  樂音和樂律 研究音調與頻率的關系,音程和音階的頻率劃分,音程的協和性等。中國早在周代即已廣泛通行瞭琴、瑟一類樂器。在摸索音調與弦長的關系之時,逐步創造出一種“鐘律”,其中包括著名的“三分損益法”。這種生律法在春秋時期已經用來調鐘。這個樂律是世界上最早的自然律。這是中國古人對音樂聲學的重大貢獻,比傳說的畢達哥拉斯(公元前500年)生律法早得多。曾侯乙墓出土的戰國初年編鐘,證明中國非但最早在律制上有科學的發明,而且最早確定瞭調音的基準頻率,掌握瞭樂器的調音技術。甚至更早在商周時代即已創造出一鐘二音(一個鐘能發出兩個基音),這是音樂史上的奇跡。

  除律制外,中國古代對泛音系列的發現和在樂器演奏時的應用,管樂器音調的管口校正法,簧、管耦合的原理和控制技術等方面都有重要貢獻。

  任何聲音在產生出來之後,接著是傳輸(包括錄制和重放)和接收的問題。樂音的傳輸是電聲學和廳堂聲學的內容。樂音的接收,須計及人的心理感受亦即主觀評價,是心理聲學的一部分。它們雖不屬於音樂聲學范圍,但卻與音樂聲學緊密相聯,至關重要。錄制或重放設備或技術的缺陷,往往會破壞優美動聽的音樂節目的色彩;一件原來不夠完善的樂器,其聲音效果也可通過調音在一定程度上來補救。欣賞音樂時,環境的聲學條件也可能造成樂音的失真。至於人對樂音的心理感受,則除瞭響度與聲壓級的關系、音調與頻率的關系、掩蔽效應、聲像定位效應等人類的共性之外,還與人的愛好及音樂素養有關。討論研究音樂聲學須涉及這些相關的學科。

中國古代樂器——石排簫

  

參考書目

 J.S.Rigden,Physics and the Sound of Music,JohnWiley & Sons,New York,1977.

 繆天瑞著:《律學》,第2版,增訂版,人民音樂出版社,北京,1983。

 黃翔鵬:中國古代律學:一種具有民族文化特點的科學遺產,《音樂研究》,第4期,1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