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弱磁性。物體的磁化強度M與磁場強度H的方向相反。從M=ⅹH的關係來看,磁化率ⅹ是負的,原子磁化率的數量級約為10-510-6eMu。

  抗磁性的本質是電磁感應定律的反映。外加磁場使電子軌道動量矩發生變化,從而產生瞭一個附加磁矩,磁矩的方向與外磁場方向相反。在磁場作用下,電子圍繞原子核的運動是和沒有磁場時的運動一樣,但同時疊加瞭一項軌道平面繞磁場方向的進動,即拉莫爾進動。與其對應的原子磁化率是

式中

為原子中第 i個電子的軌道均方半徑, 是對一個原子求和, N是阿伏伽德羅常數, me分別是電子的靜質量和電荷,с為光速。

  任何物體在磁場作用下,都會產生抗磁性效應。但因抗磁性很弱,若物體具有順磁性或序磁性(見鐵磁性)時,抗磁性就被掩蓋瞭。因此,從原子結構來看,呈現抗磁性的物體是由具有滿電子殼層結構的原子、離子或分子組成的,如惰性氣體、食鹽、水以及絕大多數有機化合物等。由於邁斯納效應,超導體是理想的抗磁體(見超導電性)。實際上,自然界中絕大多數物體都是抗磁性的。

  抗磁磁化率與磁場和溫度無關。但也有例外,如石墨、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