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輻射引起一個發射體系的運動的衰減,是譜線致寬的主要原因之一。經典電動力學理論把發射(或吸收)光的原子當作諧振子,輻射是由激發譜振子的振動產生的。由於輻射,諧振子受到阻尼力的作用,結果輻射出的電磁波的振幅不斷衰減,這樣就會得到具有一定寬度的譜線。角頻率為ω0的諧振子的能量消耗規律為E(t)=

,式中 t為時間, E 0為初始能量, 為阻尼常數, emec分別為電子電荷、電子質量和光速。輻射強度 I( w)與角頻率的關系為:

因為在角頻率間隔 I( w)減小到一半,所以 稱為譜線的半寬,γ 稱為全半寬。以波長標度表示的譜線全半寬 γ=1.17× 10 -4埃,是一個和波長無關的常數。這個寬度又稱為譜線的自然寬度。由經典輻射阻尼理論得到的吸收系數,按頻率的分佈形式與上式類似。近代量子力學理論認為,譜線是由原子分立能級間的躍遷引起的。原子在各能級上隻能停留一有限的時間Δ t。根據測不準關系 ,原子能級不應是無限窄的,而是有一定的寬度。這就使得兩個能級的躍遷不可能是單一頻率的輻射,而存在一定的頻率間隔。因此,由原子能級躍遷所形成的譜線便有一定寬度和形狀。量子力學理論得出的譜線形狀與經典電動力學理論得出的相同。不過,阻尼常數 γ= γ ikτ iτ k分別為初態和末態的平均壽命。 γ iγ k決定於躍遷概率,它等於單位時間內原子離開該能級的所有可能躍遷總概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