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作物育種學傢、生物統計學傢。1897年4月1日生於山西省沁縣,1972年2月1日卒於山西省太谷縣。1924年畢業於金陵大學農學系,1933年獲美國康奈爾大學農學碩士學位。1933年起任金陵大學教授、西北農學院教務長、中央農農業實驗所技正等職。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歷任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育種栽培研究所所長,山西農學院院長,中國農學會第一屆副理事長。他是中國作物育種和生物統計學科的主要創始人,20世紀20年代初,最早在國內進行大豆的遺傳育種研究,所育成的“金大332”大豆,廣種於長江流域,國外稱為“南京大豆”;早期育成的抗凍、抗銹力強的大麥品種,在美國紐約州地區廣泛種植,定名為”Wang's Barley(王氏大麥)”。他第一個將方差分析等新的統計方法引入育種試驗;最早在國內編輯出版瞭《中國作物育種學》(1936)和《實用生物統計法》(1937),對兩學科的形成和發展起瞭很大作用。1948年發現的花斑隱形基因被世界大豆基因委員會定名為Riri。60年代又培育出適於華北地區栽培的大豆優良品種多個。著述還有《田間試驗之理論與實施》(1944)、《生物統計學》(1948)和《大豆栽培與良種選育》(1962)等40餘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