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科(Sterculiaceae) 可哥屬常綠喬木。與茶和咖啡統稱為世界三大飲料作物。

  起源和分佈 可哥原產南美洲亞馬遜河上遊的熱帶雨林。現分佈於非洲、美洲、大洋洲和亞洲熱帶60多個國傢和地區。1985年收穫總面積509萬公頃,總產量187.6萬噸。主要生產國傢有加納、尼日利亞、巴西、象牙海岸、喀麥隆等。中國於1922年引種至臺灣,1954年引種至海南。

  形態和特性 株高4~10米。葉長卵形,葉柄兩端具枕。花小,著生在主幹和枝條上。果長圓至紡錘形,外果皮具縱溝,表面粗糙,內含種子20~40粒(見彩圖)。可可是典型的熱帶作物。喜高溫、高濕、靜風、有蔭蔽的環境,要求年均溫24~28℃、年雨量1500~3340毫米且分佈均勻。以有機質豐富的肥沃土壤為宜。在中國海南省萬寧縣興隆地區,種後3年可開花結果,花期很長,主花期5~7月,主要結果期8~11月。12月至翌年2月停止生長,10℃時嫩葉開始出現寒害。

可可

  栽培管理 可可用新鮮種子繁殖或用扦插、嫁接繁殖。幼苗不耐移栽,宜用營養袋(或籃)播種培育,以便帶土栽植,提高成活率。苗期需有75%的蔭蔽,苗高40~50厘米時即可定植,植距3~4米。可可園也需有蔭蔽,幼齡樹和成齡結果樹分別需50%和30%的蔭蔽度。臺灣相思可作永久性蔭蔽樹,香蕉可作臨時蔭蔽。常風大的地區需營造防風林。生長期間的主要害蟲是錘角盲蝽,為害幼果和嫩枝葉,可用化學藥劑噴殺。主要病害是黑果病,為害果實。發現病果時應立即摘除燒毀,並噴化學藥劑,防止蔓延。

可可

  收獲和利用 成熟的可可果實要及時采收,否則種子在果內發芽,影響商品質量。采果時用利刀從果柄處將果實割下,但不能傷及果枕,因果枕是下次繼續開花結果的部位。采收的新鮮種子俗稱可可豆,須經發酵10~12天以增加香味,並使豆粒組織疏松、顏色改變和便於洗去附在豆粒外表的果肉。然後經清洗、幹燥後成為商品可可豆。經焙炒加工後即成可可粉,是制造巧克力的主要原料,也可作飲料或供藥用。可可營養豐富,熱量高,具有興奮和滋補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