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殼動物(Crustacea)十足目(Decapoda)梭子蟹科(Portunidae)青蟹屬。重要海產經濟蟹類。印度洋-西太平洋區普遍分佈的常見種,中國長江以南沿海常見。日本南部,東南亞各國,向東南至澳大利亞,向西至紅海、東非、南非海岸帶均有分佈。

鋸鋸緣青蟹

  形態 青蟹體呈寬卵圓形,具堅厚的甲殼。頭胸甲背面稍隆凸而光滑,額緣具4鈍齒,前側緣具9個等大的三角形齒。胃區與心區間有”H”形凹痕,胃區有一細而中斷的橫顆粒線,前側緣末齒在肝區也有一細顆粒線。螯足粗壯膨大,左右不等大,長節前緣具3刺,後緣具2刺,腕節內末角有一強刺,外末角2鈍齒。末對步足粗而寬,末節寬扁呈槳狀,形成遊泳足。頭胸甲及胸足背面呈青綠色,故稱青蟹。雄性腹部呈尖三角形,雌性腹部呈圓形。

  生物學特性 喜棲息在溫暖、低鹽、泥底的近岸淺海。平時多處於潮間帶的泥灘中,白天穴居,夜間活動。以小魚、蝦、貝類、動物屍體及植物碎屑為食。通常孵化後1年性腺即可成熟。雌蟹在蛻殼後、新殼未變硬之前交配。交配可持續1~2天,其後經30~40天才產卵。在中國廣東的產卵期為3~5月和9~10月,閩南為4~10月。產卵多在河口進行,產卵量為1~2萬粒。雌蟹一般在抱卵孵化後不久即死亡,雄蟹的壽命為1~2年。受精卵孵化為溞狀幼體,經5次蛻皮變成大眼幼體,再經6~7天蛻皮成為幼蟹。

  養殖 東南亞各國及中國臺灣省南部和廣東等省地常在海邊建池飼養青蟹。養殖場一般建在內灣潮差較大、風浪平靜的中潮區,要求鹽度穩定、不受污染、泥沙底質。養蟹池可分單池和雙池兩種,均設一閘門與外海相通,後者兩池間還有一閘門相通。池的面積一般1~3畝,池水深度在幹潮時宜保持在70~100厘米。蟹池的堤和閘門用混凝土或石塊砌成,閘門內外都設籬笆防蟹外逃。池內投以空心磚或塑料管供蟹棲息或隱蔽,避免互相殘食。

  蟹苗可以人工育成,但生產上通常選受精後的雌蟹或體質消瘦的雄蟹作為種苗,要生活力強,體軀完整無傷,體重在150克以上。也有收集未受精的雌蟹,並搭配一定比例的雄蟹一起飼養,讓其交配,受精,育肥。飼養方法在中國廣東一般都采用單養,而臺灣省和東南亞各國則多采用與遮目魚、對蝦或江蘺混養。放養的密度根據季節、餌料、換水的條件而定。中國廣東一般每畝放4000隻,夏季因水溫高,雨量大,池水易變壞,通常為3000隻左右。餌料為魚、蝦、蟹、貝等,種類要求不嚴格,其中以小型貝類如紅肉藍蛤(Aloidissp.)的效果較佳。餌料必須新鮮,投飼量根據季節、氣候、水質和潮汐情況以及蟹的攝食強度而變化。為保持良好的水質,須適當更換池水(一般3天1次)。經15~45天的飼養後,甲殼呈紅綠色,雌蟹的卵巢成熟充滿整個頭胸甲內成為膏蟹,雄蟹肌肉豐滿成為肉蟹,便可收獲。由於捕來的蟹苗發育程度、生長速度不一,因此可采取輪捕輪放的方式。收獲時可采用蟹網、竹籠裝捕或排水收獲。

  青蟹主要供鮮食,營養和經濟價值都很高。也可制成蟹肉罐頭或蟹肉幹。殼可提取甲殼質,或磨成粉作為傢禽和傢畜飼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