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時期的畫像石墓。分佈在陝西省綏德、米脂、榆林等地。20世紀初發現,但墓中畫像石大部散失。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陝西省博物館等單位先後發掘瞭和帝永元十二年(100)的王得元墓和安帝永初元年(107)的牛文明墓等多座畫像石墓,並收集瞭零散畫像石近300塊。這一帶東漢時屬上郡。順帝永和五年(140),因南匈奴侵擾,郡治南遷,此地戰亂頻繁,故畫像石墓的下限不會晚於此年。目前發現的畫像石,技法風格相近,題材內容雷同,說明時代接近,而紀年墓的材料則證明它們多是和帝帝、安帝時期的作品。墓主多是土著豪強。

王得元墓墓室左壁門框石刻拓片

  陜北畫像石墓均為磚石混合結構,一般是前室穹窿頂、後室券頂的雙室墓,規模較大的往往還在前室附有一個到兩個耳室,墓長6米左右。大多數墓被盜掘破壞,殘存的隨葬品與中原地區同時期墓葬所出的近似。

  畫像石多用於墓門,少數墓也嵌於室壁,個別墓穹窿頂上也嵌有畫像石。畫像內容主要有6種:①反映陜北高原地帶生產活動的牛耕、放牧、田獵和農田作物;②表現墓主經歷和生活的車騎出行、宴飲、樂舞等;③東王公、西王母以及仙禽神獸等神話故事;④孔子見老子一類的歷史故事;⑤日、月等天象內容;⑥由蔓草狀卷雲紋所組成的二方連續形式的裝飾花紋。畫像的雕刻技法主要采用減地平面陽刻,物像細部大多不再加刻陰線,而用墨線或朱彩繪出。畫像質樸凝重、簡潔有力,拓片的效果宛如剪紙。作為邊框的裝飾性極強的蔓草狀卷雲紋,在畫面上占有很大面積,幾乎喧賓奪主。這些都構成瞭陜北漢墓畫像石的獨特藝術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