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科古老殘遺的單種屬植物。最早的化石出現在西伯利亞東部的晚白堊紀地層中,古新世至上新世在斯匹次貝根群島、歐洲、亞洲中部、美國西部、中國東北部及日本也有發現。由於氣候的變遷,尤其是更新世的大冰期的來臨,使各地的金錢松相繼滅絕,隻在中國長江中下遊流域的少數地區倖存下來,繁衍至今。20世紀已引入歐洲、北美及日本。金錢松樹姿優美,秋葉金黃,短枝之葉輻射平展成圓盤狀,被譽為世界公園四大著名觀賞樹種之一。

  金錢松為落葉高大喬木,高高達40~60米,胸徑達1.5米,樹冠塔形,樹幹端直,樹皮灰褐色或灰色,裂成不規則鱗狀塊片,大枝不規則輪生,枝有長枝與距狀短枝二型。葉、芽鱗、雄蕊、苞鱗、珠鱗和種鱗均螺旋狀排列。葉在長枝上散生,在短枝上簇生狀,輻射平展成圓盤狀,線形,長2~5.5厘米,柔軟,綠色,上面中脈微隆起,下面沿中脈兩側各有一條氣孔帶,葉內有2個邊生樹脂道。雌雄同株,雄球花簇生短枝頂端,雄蕊多數,花藥2室,藥室橫裂,花粉有氣囊;雌球花單生短枝頂端,直立,珠鱗多數,較苞鱗短小,每珠鱗腹面基部著生2枚倒生胚珠,背面托以僅基部合生的苞鱗。球果當年成熟,直立,卵圓形,長6~7.5厘米,直徑4~5厘米,成熟前綠色或微帶黃色,熟時淡紅褐色;種鱗木質,狹卵狀三角形;苞鱗小,不發育,種子卵圓形,白色,下面有樹脂囊,基部有種翅包裹,種翅與種鱗等長,三角狀披針形。球果成熟後種鱗、種子與果軸一同脫落、飛散。金錢松染色體基數x=22。

  金錢松零星分佈於江蘇、浙江、福建、安徽、江西、河南、湖南、湖北、四川。生於海拔1500米以下的常綠、落葉闊葉混交林中。喜溫暖,濕潤氣候,要求深厚肥沃、排水良好的微酸性或中性沙質黃壤或黃棕壤,能耐-20℃低溫,但不耐幹旱。適生於中山或丘陵地帶,不適應長期積水地或鹽堿地。為深根性喜光樹種,初期稍耐蔭蔽,生長較慢,以後需光性增強,生長較快。

  金錢松樹幹端直,木材結構略粗,但紋理直,較耐水濕,可供建築、船舶、傢具等用;根皮藥用,名“土槿皮”或制成酊汁,有止癢、殺蟲與抗黴菌等作用。金錢松樹形優美,生長較快,秋季葉變金黃,是優良的綠化觀賞樹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