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大氣環境對人類機體的物理、化學和生物條件的影響規律,為治療疾病和衛生保健服務的一門學科。它是大氣科學和醫學之間的邊緣學科。又稱人類生物氣象學。

  發展簡史 中國古代醫學實踐中,基於“天人相應”的理論,早就有瞭生理、病理、藥理和氣象關係的記載。如《內經》中有:“陰陽四時者,萬物之始終也,逆之則災害生,從之則苛疾不起,是謂得道。”“治病不本四時,不知日月,不審逆從……故病未已,,新病復起。”說明瞭人們隻有按四時的變化作出相應的調節才能保持健康。又《素問·五常政大論》亦有:“地有高下,氣有溫涼,高者氣寒,下者氣熱。……西北之氣散而寒之,東南之氣收而溫之,所謂同病異治也。”這些論述說明瞭治病要因地因時而異。公元前400年,古希臘也有疾病和天氣關系的記載。到瞭19世紀中葉,出現有關氣象和疾病關系的研究專著。20世紀30年代,逐步展開氣象要素、天氣系統和天氣氣候變化與疾病關系的研究。1956年成立的國際生物氣象學會,就包括醫療氣象。另外,英、美、荷、日等國都定期或不定期地舉行醫學氣象討論會。中國至70年代,逐步開展瞭呼吸系統疾病、心血管病、關節病、傳染病、地方病、精神病和死亡等同氣象條件關系的研究,日蝕、空氣離子對肌體影響的研究,以及中國古代醫學和氣象關系的研究。1980年11月在上海第一次召開瞭全國性的醫學氣象研究座談會,進一步推動瞭醫學氣象研究的開展。

  研究內容 醫療氣象學的研究范圍很廣,它涉及到氣象學、生物學、地理學、統計學、生態學、生理學、流行病學、環境衛生學、大氣化學、大氣物理學等多種學科,具有邊緣性、綜合性研究的顯著特征。例如:自然環境中氣象條件變化對人體生理病理的研究;宇航、航海和采礦等特殊環境中氣象條件變化對人體生理機制的影響;天氣氣候與誘發人類疾病的關系;利用不同地域的氣候特點和人工氣候室進行療養和治療疾病;城市和環境小氣候對人體健康的關系;大氣電磁場、空氣電離、太陽黑子、紫外線、紅外線、空氣污染及生物病原體等對人體健康的影響;古代醫學等都是醫療氣象研究的重要內容。

  影響人類健康的因子 ①氣象要素。如氣溫、風、濕度、氣壓、太陽輻射等;②大氣化學。如紫外線、紅外線的光化學作用以及大氣污染物質二氧化硫、一氧化碳、硝酸等;③大氣電磁。如大氣中的電現象、空氣電離和宇宙射線等;④生物因子。如花粉和病毒、細菌、寄生蟲等病原體。這些因子通過機體的神經系統和皮膚、肺臟、感覺器官等在人體內引起一系列反應。例如,低溫刺激可導致心肌缺氧癥狀加重;寒冷刺激能使風濕患者體溫調節功能減退,疼痛加劇。健康人的生理功能健全,代償能力強,所以對外界環境的刺激很快能適應。而老、弱、病患者代償能力弱,一旦遇到外界環境急劇變化就容易染病或使病情加重。

  氣候與疾病 凡疾病的發生或慢性疾患的惡化有明顯的周期性氣候特征的,稱為“季節病”。季節病中除少數疾病如中暑、痢疾等發病在夏季外,多數季節病大都發生在冬半年,如慢性氣管炎、肺心病、哮喘、心肌梗塞、肺炎、感冒、精神病等。有些疾病在隆冬季節為發病高峰期,這與持續低溫有關。有的則有秋末冬初和春季兩個發病峰期。在秋末冬初和春季是大氣環流大規模調整和轉換的時期,天氣變化比較急劇,冷空氣活動頻繁,致使疾病多發。

  天氣與疾病 疾病的發生和非周期性的天氣變化有關的稱為“氣象病”,如關節炎、瘢痕痛、腦出血、膽結石、肺結核、咯血等。還有些疾病既具有季節病的特點,也具有氣象病的特點。一般常用氣團、鋒面、反氣旋和氣旋等天氣系統作為指標來研究誘發疾病的原因,如在冬季冷高壓的控制下,地面附近的大氣常產生逆溫,使污染物濃度不易較快稀釋,直接威脅人類的健康。這種污染物濃度的增加和持續時間都和氣象條件的變化有密切的關系(見空氣污染氣象學)。1952年12月英國倫敦的煙霧事件就是在強冷高壓過程下發生持續的下沉逆溫的一例。又如,病毒、細菌、寄生蟲等生物病原體也往往在某特定天氣條件下大量生存繁殖,導致疾病產生或廣泛流行。同一類型的天氣系統在不同時間經過不同地區對人體的生理和病理的影響不盡相同,必須根據具體疾病具體分析。

  醫療氣象預報 醫療氣象預報常用天氣圖預報和數理統計預報兩種方法。它們都是在研究氣象條件和發病高峰期或某種疾病多發期的關系的基礎上進行的。醫療氣象預報主要供衛生醫療和防疫部門在預防疾病和調集藥品時參考。

  氣象治療 ①療養氣候。利用海濱、山區、平原、森林、溫泉等地區獨特的氣候條件,對某些疾病進行治療。如海濱地區溫差小,空氣潔凈,富有氧、鹽和碘。山區由於海拔高(山區氣候療養,一般以1000米左右的地帶為宜),紫外線效應增強。又如山林、瀑佈和海浪拍擊,能使空氣中負離子含量增加。負離子對人體可以調節中樞神經系統的興奮和抑制狀態,改善大腦皮層的功能,促進肌體的新陳代謝,加速組織的氧化還原和增強肌體的免疫力等。②人工氣候室。用來模擬氣溫、氣壓、濕度、離子等大氣狀態的變化,應用於治病和療養。

  隨著近代科學技術的發展,依據人類健康的需要,如何進一步使人類的生存環境具有更加優良的保健效能,是醫療氣象研究的重要課題。

  

參考書目

 日本生気象學會編:《生気象學》,紀伊屋書店,東京1968年。

 S.W.Tromp,Biometeorology,Heyden &son,London,1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