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r E.V.阿爾普頓

  英國電離層物理學傢。1892年9月6日生於英國約克郡的佈拉德福德,1965年4月21日卒於愛丁堡。早年攻讀自然科學和法律。1924~1939年曾先後在倫敦大學、劍橋大學學擔任教授,1927年被選為英國皇傢學會會員。1939~1949年在英國政府任職,負責科學研究和工業發展,1949年以後一直在愛丁堡大學任校長及名譽副校長。1947年,由於在高層大氣方面的研究,特別是電離層 F層的發現,而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金。

  阿普爾頓是電離層研究的先驅者。1924年,他利用變換頻率的電磁波接收到來自電離層的回波,首次直接證實瞭電離層的存在,隨後發現瞭電離層的分層結構(E層和F層)。1925年,阿普爾頓和巴尼特(M.A.F.Barnett)註意到帶電粒子和地磁場對無線電波傳播過程的重要作用。1932年,他由電離層反射波的中斷現象首次發現瞭電離層暴。在此基礎上他研究瞭電離層對電波的吸收,並於1937年第一次提出電離層對電磁波吸收隨季節變化的“冬季異常現象”。他還利用大量觀測資料對電離層的日、季節和年變化等形態做瞭統計研究。他的另一項開創性的工作是建立磁離子理論。他(1927,1932)和哈特裡(D.R.Hartree,1931)最先分析瞭自由電子在外加電磁場和地磁場作用下的運動,包括考慮電子與其他粒子碰撞的影響,進而分析瞭電子的這種運動所產生的二次電磁場,從而得出瞭電離層對無線電波的復折射指數公式。這一公式後被稱為阿普爾頓-哈特裡公式。此公式正確地預言瞭電磁波在具有外磁場的電離氣體中傳播時的行為,從而在理論上為研究無線電波在電離層中的傳播問題奠定瞭基礎。上述研究對短波通信和雷達技術等實際應用都起瞭十分重要的作用。

  1950年,他創辦《大氣與大地物理學》雜志(JATP),並一直任該刊的主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