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植物中最原始的類群,植株矮小(大者僅幾十釐米),但莖葉已分化。莖內組織由皮部和中軸組成,無維管束,輸導能力不能。莖主要是起機械支持作用,兼有吸收、輸導和光合作用的功能。葉多為單層細胞構成,無葉柄和葉脈,除能進行光合作用外,也可直接吸收水分和養料。根為假根,是由單細胞或單列細胞構成,主要起固著作用。苔蘚植物的雄性生殖器官為精子器,雌性生殖器官為頸卵器,受精卵發育成胚,故苔蘚植物又屬於頸卵器植物和有胚植物。苔蘚植物的生活史是由有性世代(即配子體世代)和無性性世代(即孢子體世代)組成。配子體在生活史中占優勢,常見的苔蘚植物的綠色植物體多為配子體。孢子體由孢蒴、蒴柄和基足三部分組成,著生在配子體上。

  苔蘚植物多分佈在潮濕的樹幹、墻壁、地表和石面等陰濕的環境中。由於苔蘚植物構造簡單,尤其葉片多為單層細胞組成,每個葉片細胞的上下兩面均能接觸大氣中的污染物,因此對大氣污染物比其他高等植物敏感;苔蘚植物的分佈較普遍,人工培育也容易成活,因此被推薦為大氣污染的指示植物。苔蘚植物對大氣污染的敏感程度,依其生態類型的墊狀、層狀、交織生長和葉狀的次序而遞增。如墊狀的金發蘚科(Polytrichaceae)和層狀的塔蘚科 (Hylocomiaceae)植物對大氣污染的敏感性較差,木靈蘚科(Orthotrichaceae)植物對大氣污染的敏感性較強,而葉狀的蛇苔科(Conocephalaceae)植物敏感性最強。20世紀60年代以來,已有人采用移植法或制成苔蘚植物測定器定時定點監測大氣污染(見大氣污染的生物監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