氟在常溫下為氣體,化學性質非常活潑,能與很多物質發生化學反應。它在酸性介質中能形成容易溶解的金屬絡合物,在鹼性介質中多以氟離子形態存在。氟以各種化合物的形式廣泛分佈在自然界中。

  氟污染物主要是氟化氫和四氟化矽,來自鋁的冶煉、磷礦石加工、磷肥生產、鋼鐵冶煉和煤炭燃燒等過程。陶瓷、玻璃、塑膠、農藥、鈾分離等工業也排放含氟化合物。在自然條件下,有的地區土壤和水以及農作物氟含量較高,有時可達有害健康的水準(見地方性氟中毒)。

  環境污染 氟化合物主要以氣體和含氟飄塵形式污染大氣。電鍍、金屬加工等工業的含氟廢水,以及用洗滌法處理含氟廢氣的洗滌水,排放後可造成水污染。用含氟廢水灌溉,含氟塵埃的沉降,以及土壤中的空氣與受氟污染的大氣的交換,使土壤和地下水受到污染。土壤中的氟化物能逐漸積累。

  氟化氫氣體能很快與大氣中水分結合,形成氫氟酸氣溶膠。四氟化矽在大氣中與水蒸汽反應形成水合氟化矽和易溶於水的氟矽酸。降水可把大氣中的氟化物帶到地面。許多種無機氟化物在大氣中都能很快被水解,並通過冷凝或成核過程而降落下來。堿性金屬氧化物與氟化物作用能降低氟化物的溶解度,從而減小毒性。大氣中含有二氧化硫等酸性污染物所引起的變化則相反。無機氟化物還能被一些植物轉化為毒性更大的有機氟化物,如氟乙酸鹽和氟檸檬酸鹽。

  危害 氟有高度生物活性,對許多生物具有明顯毒性。嚴重的氟污染能直接危害動、植物(見大氣污染對植物的影響)。陸生植物和水生生物能富集環境中的氟污染物,因此即使在污染程度不高時,傢畜也可能通過食物鏈而受到危害。氟化物在人休內會幹擾多種酶的活性,抑制骨磷化酶或與體液中的鈣離子結合成難溶的氟化鈣,導致鈣、磷代謝紊亂等(見氟污染對健康的影響)。

  環境標準 中國規定環境中氟的最高容許濃度如下:居住區大氣中的氟化物(換算成氟)日平均值不得超過0.007毫克/米3;車間空氣中氟化氫1毫克/米3,氫氟酸的鹽類(換算成氟化氫)1毫克/米3;地面水中氟(無機化合物)1.0毫克/升,飲用水中氟化物濃度不得超過1.0毫克/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