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掌握和運用知識技能的條件並決定活動效率的一種個性心理特徵。一個人具有某種能力,就意味著他有掌握和運用某方面知識技能的可能。能力高,則掌握和運用知識技能就較順利。知識技能的掌握和運用,是在各種活動(學習、勞動、體育以及文學藝術活動等)中進行的,因此,能力直接影響活動的效率。活動的效率是指活動的速度、水準以及成果的品質。

  能力可以區分為認識能力和操作能力。認識能力就是學習、研究、理解、概括、分析的能力,操作能力就是操縱、、制作、運動的能力。而這兩類能力也不是截然分開的,認識中必須有操作,操作中一定有認識。另外,有人按照能力的獨創程度,把能力劃分為再造性能力和創造性能力。能遵循現成的模式和程序去掌握和運用知識技能,善於模仿和復制,這樣的能力屬於再造性能力;能獨立地以新的模式和程序去掌握和運用知識技能,善於發現新原理,形成新技能,發明新方法,獲得新成果,這樣的能力屬於創造性能力。這樣的劃分,也是相對的,再造性能力中包含有創造力,創造性能力中也含有再造力。

  許多人把能力劃分為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兩類。凡是為大多數活動所共同需要的能力,稱之為一般能力,如觀察力、記憶力、思維力、想象力、註意力等。凡是為某項專門活動所必需的能力,稱之為特殊能力,如繪畫能力、音樂能力、寫作能力、體育能力等。人可以有多種能力,但其中有一兩種是占優勢的。比如有的人數學能力占優勢,其他如音樂能力、寫作能力等隻是處於從屬地位。如果作更仔細的分析,在同一類能力中,還包含有多種成分,各成分所占的地位也不同,如數學能力包含有運算能力、邏輯推理能力和空間想象能力等,這些能力都能使數學活動有成效。但有的人可能運算能力占優勢,有的人可能邏輯推理能力或空間想象力占優勢。一般能力具有不同的類型,如記憶能力可分視覺記憶型、聽覺記憶型、運動記憶型等。思維能力可分為形象思維型、邏輯思維型、操作思維型等。

  能力的測量,就是確定能力的廣度和發展水平。能力的測量可分為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專業能力的測定,如飛行員能力的測定、企業管理能力的測定等。這要根據各個專業活動的要求,制定測量方案,測量被測者各項與專業活動有關的能力,以及各項能力的發展水平。如飛行能力的測定方案包括儀表認讀、空間定向、計算推理、手指靈活性、雙手調節、追蹤、辨別反應等項目。另一方面是一般能力的綜合測定,即智力的測定。最早的智力測驗是1905年法國心理學傢A.比奈和T.西蒙制訂的比奈-西蒙智力量表。後來美國的L.M.特曼加以修訂,稱為“斯坦福-比奈智力量表”。美國D.韋克斯勒又先後編制瞭成人智力量表、學前和學齡初期兒童智力量表。此外,還有許多其他智力測驗。能力的定性分析和測量,可以為教育、醫療、職業指導以及人員選拔提供根據,是有實踐意義的,但必須在嚴格的科學態度和方法的基礎上進行。心理學中關於能力的結構主要是從智力方面來分析的(見智力結構理論)。

  素質是能力的自然前提,人的神經系統以及感覺器官、運動器官的生理結構和功能特點,特別是腦的微觀結構的特點,與能力的形成和發展有密切關系。素質的缺陷(如腦的發育不健全)會造成能力發展的障礙。關於素質與能力的關系,現在比較為人們所接受的假設有兩種:一是把素質與腦和感官的微觀結構聯系起來,認為有可能發現天資高的人神經組織所特有的形態和功能特點;二是把素質與神經過程的特點(強度、平衡性、靈活性)聯系起來,認為能力與高級神經活動類型有關,比如神經過程強、平衡而又靈活,就為發展多方面能力提供可能性。弱型則可能成為發展那些要求穩定性、深刻性和條理性的能力的自然基礎。不僅高級神經活動的一般類型,而且它的局部類型也與能力的發展有關。比如視覺系統的類型或聽覺系統的類型是會影響繪畫能力或音樂能力的發展的。

  素質隻是能力形成和發展的前提條件之一,能力的形成和發展,主要還是決定於人的社會生活條件,特別是教育和長期從事的實踐活動。一個人盡管具有某方面的素質,但是如果不接受有關方面的教育和訓練,不從事有關方面的實踐活動,那麼相應的能力是不會得到發展的。相反,素質上雖然有某些缺陷,但經過教育或實踐鍛煉,卻可以得到補償而使能力得以發展。

  此外,理想、信念、興趣以及性格特征,也是影響能力的形成和發展的重要條件。理想、信念和興趣,推動著人去從事某種活動,從而促使能力的形成和發展。性格上的主動、勇敢、勤奮、堅強、剛毅等品質,使人堅持不懈、刻苦頑強地進行學習、勞動和從事各種實踐活動,也促進能力的形成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