鱗翅目的1科。有聽器,前翅肘脈顯若4支,多有副室的蛾類。本科昆蟲通稱夜蛾。全世界已知約2萬種,中國已知約1600種。成蟲口器發達,下唇須有鉤形、鐮形、椎形、三角形等多種形狀,少數種類下唇須極長,可上彎達胸背。喙發達,靜止時捲曲,隻少數種類喙退化。複眼半球形,少數腎形,眼面光滑或有纖毛,某些種類眼緣有睫毛。單眼1 對。觸角有線形、鋸齒形、櫛形等。額光滑或有突起。中足脛節有距1對,後足脛節有距2對,某些種類中、後足脛節具刺。翅約呈三角形,亦有翅尖外凸、外緣鋸齒齒狀或後緣凹陷等類型。翅脈較一致,前翅M2(第2中脈)自中室下角伸出,屬四岔型,多有副室;後翅Sc(亞前緣脈)與R(徑脈)有一段並接,多數不及中室之半。翅韁的數目、翅韁鉤的形狀不一,翅色多較晦暗,熱帶地區種類比較鮮艷。前翅通常有幾條橫線,中室中部與端部通常分別可見環紋與腎紋,亞中褶近基部常有劍紋。皮夜蛾亞科和蕊翅夜蛾亞科的種類前翅多有豎立的鱗片叢;金翅夜蛾亞科的種類前翅多有金色或銀色鱗片組成的斑紋;裳夜蛾亞科的某些種類雄蛾翅有香鱗。體型一般中等,但不同種類可相差很大,小型的翅展僅10毫米左右,大型的翅展可達130毫米。

  幼蟲咀嚼式口器,上顎強大,多有原生剛毛。趾鉤通常單序中帶。腹足4對,某些種類第1或第1、2對腹足退化。體色多變化,一般較晦暗。老熟幼蟲多在地表土下作土室化蛹。金翅夜蛾屬的種類常吐絲綴葉,化蛹其中。蛹為被蛹。頭、胸、腹和各部的附肢均可在外表上區別。多有下唇須和下顎,第10腹節端部多具末端呈鉤形的臀棘。卵呈半球形,表面有隆起的縱棱和橫道。

  多為植食性害蟲,少數種類捕食其他昆蟲,例如紫膠獵夜蛾又名紫膠白蟲即為紫膠蟲的天敵之一。某些種類成蟲喙很強,能刺穿果皮吸食果汁,還有少數種類能吮吸人、畜的分泌物。成蟲夜間活動,多數對燈火和糖蜜有正趨性。白天隱藏於蔭蔽處,棲止時翅多平貼於腹背。

  有些學者主張把成蟲有下顎須的種類另立為夜蛾科與毒蛾科和燈蛾科最接近,主要區別為:毒蛾科無單眼,喙不發達;燈蛾科後翅Sc脈與R脈的並接部分較長,達到或超過中室之半。

  夜蛾科許多種類在大量發生時,會給農作物造成大害,粘蟲、小地老虎、黃地老虎、棉鈴蟲等都是著名的作物害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