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尾目的1大科,肩帶固胸型,椎體參差型,薦椎橫突柱狀;指趾末端二骨節間沒有間介軟骨。約50屬670種,下分若幹亞科。蛙亞科24屬404種;其中蛙屬約260種,分佈很廣;全北界隻有蛙屬種類,在歐洲有1種達北極圈南緣,在美洲隻有1種能達南美北部;澳洲有引進種。其餘亞科中約2/3的種類分佈於非洲。中國現有7屬90餘種,其中2/3為蛙屬;湍蛙屬次之,其餘5屬各有1~3種。

  蛙科蝌蚪為左出水孔型。體形、生態、習性各異。非洲產的巨蛙蛙體長可達30厘米。有水陸兩棲、陸棲、穴居、樹棲、水棲等種類。從平原至高山,從熱帶至寒帶,江湖小溪的水域均有它們的蹤跡。

  高山蛙、倭蛙兩屬分佈於古北界(後者為中國特有屬),浮蛙、巖蛙、扁手蛙3屬見於東洋界。中國的蛙屬大致可分為真蛙、水蛙兩大類群。真蛙類群趾末端無橫溝,不為吸盤狀,其中包括真蛙群(如黑斑蛙等)、林蛙群(如哈士蟆等)、棘蛙群(如棘腹蛙等);與上述特征相反的歸水蛙類群(如臺北蛙、沼蛙、臭蛙等)。無指盤臭蛙(Ranegrahami)具過渡型性狀。

  

參考書目

 劉承釗、胡淑琴:《中國無尾兩棲類》,科學出版社,北京,19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