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學式CuCl2。棕黃色固體;熔點620℃,密度3.386克/釐米3(25℃);易溶於水,0℃時的溶解度為70.6克/100克水,還易溶於乙醇和丙酮。常溫下,從水溶液中得到的晶體為二水合氯化銅,在氯化氫氣流中升溫至140~150℃進行乾燥,可得無水氯化銅。

  濃氯化銅溶液呈黃綠色,表明其中有部分Cu2+形成黃色CuCl42-配離子;稀溶液呈藍色,由於Cu(H2O)42+離子所致。氯化銅加熱到993℃,便分解成白色的氯化亞銅CuCl:

氯化銅與氨作用,形成深藍色的銅氨配合物Cu(NH3)42+;與強堿作用,形成淡藍色的氫氧化銅Cu(OH)2絮狀沉淀;與還原性陰離子如I-CN-等作用,形成碘化亞銅CuI白色沉淀和Cu(CN)3-配合物:

2Cu2++4I-─→2CuI+I2

2Cu2++6CN-─→2Cu(CN)3-+(CN)2

氯化銅與二氧化硫、Sn2+、銅等作用,還原成氯化亞銅沉淀:

氯化銅在堿性溶液中,能被葡萄糖等還原劑還原成紅色的氧化亞銅:

2Cu2++4OH-+C6H12O6─→Cu2O+2H2O+C6H12O7

利用此反應可檢驗糖尿病。

  氯化銅可用鹽酸作用於氧化銅CuO或碳酸銅〔實際是堿式碳酸銅Cu(OH)2·CuCO3〕而制得。氯化銅是化學工業和石油工業常用的催化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