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科駝鹿屬的唯1種(見圖),因背部明顯高於臀部,狀如駝峰而得名。又名壵。下分2個亞種:A.a.alcesA.a.cameloi-des。是鹿科中體型最大的種類,體長約2.5米,肩高近2米,體重可達500千克;頭大頸粗,吻部突出,鼻孔較大,鼻形如駝;背部平直,臀部傾斜;四肢高大;尾較短;雄獸頭上具大角,枝杈間互相融合,形成側扁掌狀或葉狀,雌獸雖不長角,但在相應部位位略有突起;喉部具1懸垂體,生有束狀長毛;主蹄大,呈橢圓形,側蹄細長觸地面;全身冬毛為黑棕色,夏毛為灰棕色,頸背具有深棕色的鬃毛。分佈於歐亞大陸和北美洲。中國僅分佈於大、小興安嶺。

  棲息於亞寒帶針、闊葉混交林內的山坡、河谷以及沼澤地帶。無固定住所,但有一定的活動范圍和路線。夜晚或黃昏覓食。聽覺和嗅覺靈敏。除生殖季節外,雌雄分開,雄獸單獨活動,雌獸和幼獸結小群活動。每年2~3月間角脫落,而後重長新角。初生的角內部充滿血,而皮茸柔軟,7月後逐漸骨化。每年9~10月發情交配,妊娠期242~250天,次年5~6月產仔,每產1~2仔,哺乳期約3個月,幼仔1年半至2年半性成熟。壽命可達20年。

  主要以灌叢的嫩枝葉為食,亦吃沼澤地帶的青草、水草。春夏季節喜在鹽堿地舔食泥漿。休息時進行反芻,將所吃下的食物倒入口腔,進行細嚼後咽入重瓣胃中。中國已將它列為二類保護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