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子葉植物綱薔薇亞綱的一個較大的科。一年生至多年生草本,根通常直生,呈圓錐形,少數呈塊狀、球狀或為成束的鬚根。莖直立或匍匐上升,通常為圓柱形,一般髓部充實,有時中空。葉互生,葉柄的基部具葉鞘,邊緣通常為膜質;葉片通常分裂,為1回掌狀分裂或1~4回羽狀分裂的複葉,有時為1~2回三出式羽狀分裂的複葉,很少為單葉。花兩性或雜性,呈頂生或兼有側生的複傘形花序或單傘形花序,少數為頭狀花序。傘形花序有傘輻數條至數十條,基部有總苞片,全緣或齒裂,很少羽狀分裂;小傘形花序序基部通常有小總苞數片至十數片,全緣或很少羽狀分裂;花萼與子房貼生,萼齒5或無;花瓣5,基部狹窄,有時成爪或內卷成小囊,頂端鈍圓或有內折的小舌片,很少延長成細線狀;雄蕊5,與花瓣互生。子房下位;2室,頂部有盤狀或短圓錐狀的花柱基;花柱2,直立或外曲,柱頭頭狀。果實多為幹果,呈卵形、圓心形至橢圓形,由2個背面或側面扁壓的心皮合成,成熟時兩個心皮從合生面分離,通常成兩個分生果,每個心皮有一纖細的心皮柄和果柄相連而倒懸其上,因此,2個分生果又稱雙懸果。外果皮表面平滑或有毛、皮刺、瘤狀突起,棱間有溝槽,有時溝槽處略突起發展為次棱,5條主棱通常明顯或突起,很少主棱和次棱(共9條)都全部發育的;中果皮層內的棱槽中和合生面通常有縱走的油管1至多條。胚乳軟骨質,胚乳的腹面平直,凸出或凹入,胚小。花粉粒的形狀和大小分5種類型,即:近菱形型,近圓形型,卵形,近長方形型,赤道收縮型。本科染色體基數x=4~12,染色體的非整倍性和多倍性在本科中相當普遍地存在。

  分佈 本科約270屬2800種。廣佈於北溫帶至熱帶和亞熱帶高山地區。中國約95屬580餘種,產全國各地,以西部為最多,東南部較少,西北部產56屬,其中有24屬在國內僅產於新疆,如雙球芹屬(Schrenkia)、斑膜芹屬(Hymenolyma)、塊莖芹屬(Krasnovia)、狹腔芹屬(Stenocoelium)、苞裂芹屬(Schultzia)、空棱芹屬(Cenolophium)、絲葉芹屬(Scaligeria)等,它們多屬於中亞以至西伯利亞成分。在中國西南部有52屬,種類最為豐富,其中有15屬為中國特有屬,它們是滇芎屬(Physospermopsis)、滇芹屬(Sinodielsia)、舟瓣芹屬(Sinolimprichtia)、紫傘芹屬(Melanosciadium)、小芹屬(Sinocarum)、單球芹屬(Haplosphaera)、馬蹄芹屬(Dickinsia)、東俄芹屬(Tongoloa)、羌活屬(Notopteryglum)(西北地區也有分佈)、矮澤芹屬(Chamaesium)、環根芹屬(Cyclorhiza)、川明參屬(Chuanminshen)、滇藏細葉芹屬(Chaerophyllopsis)、細裂芹屬(Harrysmithia)、弓翅芹屬(Arcuatopterus),另有喜峰芹屬(Cortia)和栓果芹屬(Cortiella)為喜馬拉雅山區特有屬。分佈在西南地區的這些屬種,多數為四川-雲南-西藏成分。中國東北、華東和華中各有20屬左右,華東產明黨參屬(Changium),遼東及山東東北部產山茴香屬(Carlesia),皆為中國特有屬。華南較少,約15屬,包含有印度-馬來西亞的一些屬,如積雪草屬(Centella)、天胡荽屬(Hydrocotyle)、山茉莉芹屬(Oreomyrrhis)。東亞與北美共有屬為香根芹屬(Osmorhiza)、鴨兒芹屬(Cryptotacnia)、變豆菜屬(Sanicula)、水芹屬(Oenanthe)等。

  用途 本科不少種類是中國傳統的中藥材,如當歸、川芎、獨活、柴胡、前胡、北沙參、明黨參、羌活、阿魏等。傘形科植物的主要化學成分有香豆素類、精油和精油生源相關的非揮發性成分、聚乙炔類、黃酮類、苯丙烷類及苯乙烯類、酚及酚類、三萜皂苷、生物堿等類化合物。這些成分具有多種生理活性,可用以治療某些疾病,其中部分已獲得初步療效和成果。例如凱林(khnellin)有擴張冠狀動脈作用;呋喃香豆素(furancoumarin)、歐前胡素(imperatorin)、佛手柑內脂(bergapten)用於治療皮膚病白癜風;前胡素(peucedanin)、花椒毒素(xanthotoxin)和栓果芹素(pragenin)具有抗腫瘤作用;白芷素(angelicin)、歐防風素(pastinacine)等具有解痙作用;歐芹素(ostruthin)、歐前胡素、異茴芹素(isopimpinellin)等具有較強的抗菌作用;香豆素(coumarin)和傘形酮(umbelliferone)有抗輻射的保護作用。某些種類有食用價值,為常見栽培的蔬菜,如芹菜、芫荽、胡蘿卜、歐芹等。有的供做食品香料或工業用香料,如茴香、蒔蘿等。有的可做飼料,如歐防風。還有一些屬於有毒植物,毒參(Conium maculatum)、毒芹(Cicuta virosa)等。

  代表種 白芷 高1~2.5米,葉片輪廓為卵形至三角形,2~3回三出式羽狀分裂。莖上部葉簡化僅有膨大的鞘。復傘形花序頂生及側生,花白色。果實橢圓形。中國東北及華北有野生。根入藥為中藥材白芷,在國內均為栽培,可分為兩大類型:①主產四川的稱為川白芷,產浙江的稱為杭白芷,其原植物皆為杭白芷;②主產河北的稱祁白芷,產河南的稱禹白芷,其原植物皆為祁白芷。有散風祛濕,排膿止痛的功能。

  明黨參 多年生草本。葉片廣卵形,2~3回三出式羽狀全裂。復傘形花序頂生或側生。花白色。果實圓卵形,油管多數。特產中國,產江蘇、安徽、浙江及湖北東部、江西北部。生長在山地土壤肥厚地方或山坡巖石縫中。中藥明黨參為本種的幹燥根,有潤肺、和胃的功能。

  羌活 根狀莖粗壯,伸長呈竹節狀,俗稱竹節羌或蠶羌。葉為3回三出式羽狀復葉。萼齒明顯,呈三角形。產陜西、四川、甘肅、青海、西藏。生長於海拔1700~4500米的林緣及灌叢內。本種幹燥的根為中藥羌活,有解表驅風寒、除濕止痛的功能。

  新疆阿魏 多年生一次結果的植物,全株有強烈的蔥蒜味。莖粗壯,有毛,葉柄基部有寬闊葉鞘抱莖;葉片3~4回三出式羽狀全裂,末回裂片線形。復傘形花序常呈總狀花叢,中央花序為兩性花,側生花序為雄性花與雜性花,花黃色。果實背腹扁平,油管大小不一。產新疆伊犁河谷地。本種植物的樹脂為中藥阿魏的代用品(正品為Ferula assafoetida,產伊朗、阿富汗等地),系在春末夏初盛花期至初果期,分次由莖上部往下斜割,收集滲出的乳狀樹脂,陰幹而成,味辛辣,有消積、殺蟲功能。

  藁本 根狀莖發達,具膨大的結節。葉片2回三出式羽狀分裂。花白色,花柱長,反曲。分生果幼時兩側扁壓,成熟時長圓狀卵形,背腹扁壓。產湖北、四川、陜西、河南、江西等省。生長於1000~2700米的林下、溝邊草叢中,其他省區多有栽培。為中藥藁本的原植物,有祛風、散寒、止痛功能。

  北柴胡 多年生草本,莖實心。單葉全緣,葉片倒披針形或狹長橢圓形。復傘形花序多數,花序梗細,形成疏松的圓錐狀。花瓣鮮黃色;花柱基深黃色,寬於子房。果實廣橢圓形,棕色。產中國東北、華北、西北、華東和華中各省。生長於山坡路邊、岸邊或草叢中。本種的幹燥根為中藥柴胡,除本種外,尚有紅柴胡、黑柴胡或同屬數種植物也都作柴胡入藥。按產區和性狀不同,分別習稱“北柴胡”和“南柴胡”。前者根呈圓錐形,常有分枝,質硬而韌,不易折斷。南柴胡根較細,常不分枝,根狀莖部密被纖維狀葉鞘殘餘,表面紅棕色或黑色。體輕,易折斷。性溫,有祛風、散寒、止痛功能。

  鴨兒芹 多年生草本。葉片3裂。復傘形花序呈圓錐狀。花瓣白色。產日本至中國華東、華南及西南地區。為民間用藥,有消炎、解毒作用。

  竊衣 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全體被粗毛。果實長圓形,有鉤狀的皮刺。分佈於中國及日本。在中國分佈甚廣,華東、華南、華中以至西南、西北部均產。果實和根供藥用,果實含精油,能驅蛔蟲,外用為消炎藥。

  前胡 傘形花序多分枝。花白色。分生果卵狀橢圓形。背腹扁平。產長江流域和以南各省區,生長於海拔300~2000米的山地、溪邊和路邊。其幹燥根為中藥前胡,有化痰止咳、散風熱的功能。

  積雪草 多年生草本,莖匍匐,細長,節上生根。花瓣卵形,紫紅色或乳白色。果實兩側扁壓,近球形。分佈秦嶺、長江以南各省。喜生於陰濕的草地或水溝邊,海拔200~1900米。朝鮮、日本、亞洲熱帶地區、大洋洲以及非洲、美洲均有分佈。全草入藥,有清濕熱、解毒、消腫的功能。

  天胡荽 多年生草本,有氣味。莖細長,匍匐,節上生根。單葉互生。花瓣綠白色,有腺點。秦嶺、長江以南各省均有。喜生於陰濕的草地、河溝邊、林下,海拔470~3000米。朝鮮、日本、東南亞至印度均有分佈。全草入藥,有清熱、利尿、消腫、解毒作用。

  獨活 多年生草本。葉片1~2回三出式分裂;小傘形花序有花藥20朵;分生果長圓形或近圓形。產湖北、四川、雲南等地,生長於山坡陰濕的灌叢林下。本種的幹燥根為中藥獨活,但中藥材獨活的原植物不止一種,尚有重齒當歸(Angelica biserrata)等種類作為獨活入藥。有祛風、除濕、散寒、止痛的功能(見圖)。

  防風 多年生草本,莖單生,二歧分枝。復傘形花序多分枝,形成聚傘狀圓錐花序,花白色。分生果長圓形,背腹扁平,幼時具小丘狀突起,成熟時漸平滑。產東北、華北地區。生長於草原、石質山坡及砂質地。本種幹燥根為中藥防風,有解表、散風除濕的功能。

  芫荽 1~2年生草本,有強烈氣味。花白色或淺紫色,花瓣倒卵形,花序外緣的花常具輻射瓣,果實圓球形。原產歐洲地中海地區,中國各地均有栽培。嫩莖葉作蔬菜調料,也可入藥,有透疹作用。果也可入藥,有健胃、驅風、祛痰、解毒的功效,也可提取芳香油,含油約20%。

  旱芹 二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有強烈香氣。花瓣綠白色。果實圓形或長橢圓形。原產歐洲,中國各地多有栽培。嫩莖葉供蔬菜,果實可提取芳香油,作調料和香精。

  水芹 莖直立或基部匍匐,下部節上生根。葉片1~2 回羽狀分裂。花白色。分生果筒狀長圓形。原產印度尼西亞,中國各地有分佈或栽培。多生於淺水低窪地方或池沼、水溝旁。嫩莖葉供蔬菜食用。全草民間也作藥用,有清熱利尿、降低血壓的功效。

  茴香 草本,莖灰綠色,有粉霜,多分枝,全株有濃香。花鮮黃色。原產地中海地區,中國各地廣泛栽培。嫩葉可作蔬菜食用或作調味品。果實入藥,有驅風、祛痰、散寒、健胃和止痛之效。

  蒔蘿 一年生罕為二年生草本,全株無毛,有強烈香味。花黃色。原產歐洲南部,中國東北、甘肅、四川、廣東、廣西等地有栽培。嫩莖葉供作蔬菜食用,用作調味品。果實可提取芳香油,含揮發油2.8~4%,油的主要成分是香芹酮,為調和香精原料。果入藥,有驅風、健胃、散瘀、催乳等作用。

  蛇床子 一年生草本。花白色。中國各地廣泛分佈。生長於田邊、路旁、草地及河邊濕地。廣佈於北溫帶。種子入藥稱蛇床子,味辛,苦,性溫,有小毒。有燥濕、殺蟲、止癢、壯陽的功能,用於治陰癢白帶、陰道滴蟲、濕疹、皮膚癢、陽痿等癥。

  分類 1672年,R.莫裡森首次根據果實的特征將本科植物劃分為9屬165種。C.von林奈在他的《植物種志》中(1753)記載45屬,特別以總苞與小總苞的存在與否作為鑒別特征。1898年,O.德魯德綜合瞭前人的研究成果,將傘形科分為天胡荽亞科(Hydrocotyloideae)、變豆菜亞科(Saniculoideae)和芹亞科(Apioideae)3個科。這個系統至今仍為世界學者廣泛應用。

  傘形科與五加科的關系最為密切,J.哈欽森(1926~1934)將此2科置於傘形目(Umbelliflorae),他認為木本和草本成員可能來自不同的祖先;1959~1969年他進一步將本科分開為2個目:五加目(Araliales)為木本群,傘形目為草本群,並認為五加科來源於木本的Cunoniales,而傘形目來源於草本的虎耳草目。1945年,N.海蘭德提出將天胡荽亞科提升為天胡荽科,理由是果實具有木質化的內果皮。1946年,M.鮑曼認為傘形科代表從五加科分化出來的族。它是熱帶原始五加科ProAraliaceae的後裔,但在溫帶和寒帶地區發展較茂盛,花與果實較為進化。R.F.索恩(1968)追隨前人,主張兩科合並為一科。A.克朗奎斯特(1968)和А.Л.塔赫塔江(1969)同樣認為這兩科非常接近,而五加科較原始,應該保持兩科的獨立性。

  

參考書目

 中國科學院中國植物志編輯委員會:《中國植物志》,第55卷第1分冊,科學出版社,北京,1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