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足目短尾次目梭子蟹科梭子蟹屬的1種,又名蝤蛑,因頭胸甲呈梭形而胃、心區背面又有3個顯著的疣突而得名。梭子蟹屬在印度-西太平洋區已知50多種,中國沿海已有17種,本種產於中國、日本和朝鮮。前側緣斜拱形,有9個銳齒,後緣末端有一刺。第4(末)對步足的掌節與指節似槳狀,為遊泳足。雄性的腹部呈長三角形,雌性成體的腹部近圓形。

  三疣梭子蟹(見彩圖)棲於近岸水深7~100米的軟泥、砂泥底石下或水草中。在潮間帶低潮線上也可采獲少量較較小的或中等的個體。它們常用前3對步足的指尖在海底緩慢地爬行,用遊泳足遊動,或向側前方前進,或向側後方倒退。遇敵時,向上舉起大螯自衛或攻擊對方,或用遊泳足末2節掘砂而將身體直立地潛入底內。它們有夜出覓食的習性,有明顯的趨光性,可用燈火誘捕。

三疣梭子蟹

  三疣梭子蟹的體色隨周圍環境而變異。生活於砂底的個體,頭胸甲呈淺灰綠色,前鰓區具一圓形白斑,螯足大部分為紫紅色帶白色斑點,一部分或整個腹面為白色,前3對步足長節和腕節也呈白色,掌部為藍白色,軟毛棕色,指節紫藍色或紫紅色,第4對步足為綠色帶白斑點,指端紫藍色。生活在海草間的個體體色較深。為雜食性,魚、蝦、貝、藻均食,甚至也食同類,喜食動物屍體。

  交配季節在黃、渤海自4~5月到初冬,在福建沿海自3~4月至11~12月,除兩性成熟的個體交配外,尚未完全發育成熟的雌體有時也可接受交配。每年4~5月,雌蟹洄遊,聚集於近岸淺海港灣或河口附近繁殖,產出的受精卵抱在腹部的腹肢上,每隻雌蟹繁殖季節能產2~3次卵,總數約幾十萬至二百萬粒,剛產出的卵為黃色,約2周後變為黑褐色。孵化為溞狀幼體,營浮遊生活,共5期,第5期蛻皮後進入大眼幼體期,再經1次蛻皮即成為幼蟹,由小至大約經過20多次蛻殼。一般壽命約3年。三疣梭子蟹成長很快,最大體重可達0.5千克。

  三疣梭子蟹的漁汛一年有春秋兩次,漁期長,產量高,體大肉多,味鮮美,營養豐富,尤其是卵巢和肝臟。卵巢可供作上等調味品。肉除鮮食外,還可制作罐頭,暢銷國內外。殼可作藥材用,又可提取甲殼質,廣泛用於多種工業。黃海和東海年產量各有1~2萬噸上下。為中國最重要的海產蟹,經濟意義重大。近似種南海和東海還有遠海梭子蟹(P.pelagicus)和紅星梭子蟹(P.san-guinolentus),在南海為常見經濟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