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蘚目提燈蘚科的1屬。體形中等或較粗。主莖匍匐交織生長,老時葉多脫落,密被紅棕色假根。支莖直立,高2~10釐米,或上部呈樹形分枝。葉乾燥時多皺縮,濕潤時舒展,卵形、卵圓形或長舌形,有時具明顯橫波紋,尖部寬闊,漸尖、圓鈍或稍內凹。葉細胞六角形或扁圓形,薄壁,或角部加厚;葉邊細胞分化,上部多具齒;中肋長達葉尖或稍突出。雌雄同株或異株。雄苞呈花盤狀,簇生莖頂。雌苞具1至數個蒴柄。孢蒴卵形或長卵形,平展或下垂。蒴齒兩層。染色體數n=6,7,12,144和21(見圖)。50餘種,全世界均有分佈,中國15種,垂直分佈最高可達海拔3000米。

  本屬為提燈蘚屬植物中新分出的屬。1968年,芬蘭的科波寧仔細研究瞭提燈蘚科各屬的全世界種類後,依據其營養體具橫莖與否,以及色澤、葉形、假根及孢蒴等特性,將原來的提燈蘚屬分為匍燈蘚屬(主要種類均歸入此屬)、根燈蘚屬(Rhizomnium)及提燈蘚屬(Mnium)。

  本屬中的尖葉匍燈蘚、莫氏匍燈蘚和圓枝提燈蘚為五倍子蚜蟲生活史中的冬寄主,而五倍子是重要的藥用及工業原料。提燈蘚類植物具有細菌、真菌和藻類所缺乏的黃酮類(flavenoid)化學成分,其復雜性可與種子植物中所含的同類物質相比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