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植物生理學傢。1898年8月2日生於浙江黃巖,1978年10月26日卒於上海。1919年赴日本留學。1925年畢業於日本北海道帝國大學農學部,1930年獲農學博士學位。同年回國,曾任中山大學、暨南大學、中央大學、浙江大學等等校教授及臺灣大學代理校長,中央研究院院士兼植物研究所所長。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歷任中國科學院實驗生物研究所植物研究室主任、上海植物生理研究所所長,中國科學院生物學部委員等職。

  他早年研究氫離子濃度對植物原生質膠體性質的影響,培養液的酸堿度對植物吸收硝態氮、銨態氮的影響,以及各種離子對植物吸收利用硝態氮、銨態氮的作用等。這些工作在當時都受到國際同行的重視。20世紀30年代中期開始研究植物組織培養,後因抗日戰爭而中斷。隨後,又進行過微量元素及植物激素的研究。1949年後,創建上海植物生理研究所水分生理、抗性生理實驗室。60年代還開展過植物輻射生理的研究工作。晚年致力於植物細胞生物學的研究。他註重植物生理學研究與生產實踐的聯系。曾參加蘇北沿海鹽堿土營造防風林帶的調查工作,對蘇北常見樹種耐鹽力的測定,耐鹽樹種鹽地育苗如何避免鹽害等問題提出解決辦法。還調查過西北地區幹旱和鹽漬對植物生長的影響,收集瞭許多幹旱地區農業生產中的問題,準備作為日後研究植物抗性、水分生理的課題。他先後四次到中國南方考察巴西橡膠樹的栽培,足跡遍及海南島、雷州半島、廣西的龍州、百色和廣東的東江地區。對橡膠樹如何避免凍害、膠園的營造防護林以及選育高產樹種等方面,都曾根據實際情況提出過可行的對策,在橡膠生產上發揮瞭作用。他還到河南封丘地區調查研究過植物生理學在平原旱、澇、鹽、堿地區農業生產中的作用問題。為瞭便於學術交流,1936年曾與中國實驗生物學傢朱洗教授等創辦《中國實驗生物學雜志》(《實驗生物學學報》的前身),1947年他創辦瞭《植物學匯報》,他還於1964年創辦瞭《植物生理學報》,並任主編。他一生發表科學論文30餘篇,為中國實驗生物學、植物生理學的建立和發展作出瞭重要貢獻。他是中國植物生理學會第一、第二屆理事長,曾被選為蘇聯列寧全蘇農業科學院通訊院士,日本植物學會名譽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