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絕滅的早期魚類。它們營淡水或咸水生活,從志留紀晚期一直持續到二疊紀早期,前後約生存瞭1.5億年。

  棘魚類通常具紡錘狀的體形。體小,除少數屬種體長可達2.5米外,大多數的早期種屬,體長一般不到20釐米。具1或2個背鰭,1個臀鰭,成對的胸鰭與腹鰭。這些鰭的前端,均為一堅硬棘所支撐。在原始的種類中,胸鰭與腹鰭之間,尚有成對的中間棘,其數目不等,最多可達6對;一般認為中間棘的數目越多越原始。頭部和體部均被以小的方形鱗,鱗片平鋪鋪而互不覆壓。具歪型尾。眼大,位於頭部前端側面;眼周圍具發達的鞏膜環,一般由5塊骨片組成。鼻孔小,在原始種類中每對鰓裂均具各自的鰓蓋,最前面的一對鰓蓋由舌弓支持,其餘的由鰓弓支持。在進步種類中舌弓支持的鰓蓋增大,而取代其餘的鰓蓋(見圖)。

  棘魚類的進化趨勢是:膜質骨由小變大,由厚變薄;中間棘逐漸消失,其硬棘插入體內的深度遞增;舌弓鰓蓋增大而其後的鰓蓋消失。

  1844年阿加西茲首先描述棘魚化石時,認為這是不同於硬骨魚類和軟骨魚類的單獨類群。其後霍姆格倫將其置於軟骨魚類。而沃森則認為棘魚類和盾皮類親緣關系最近,因此,在較長的時間內,棘魚類被置於盾皮魚類中。也曾有人將它作為獨立的綱與盾皮綱、軟骨魚綱、硬骨魚綱並列。目前許多學者認為,棘魚類和硬骨魚類最親近,在分類上可作為魚綱的一個亞綱,與硬骨魚亞綱並列。棘魚亞綱(Acanthodii)下分3個目5個科:

  柵魚目(Climatiida)

   柵魚科(Climatiidae)

   雙棘魚科(Diplacanthidae)

   巨棘魚科(Gyracanthidae)

  銼棘魚目(Ischnacanthida)

   銼棘魚科(Ischnacanthidae)

  棘魚目(Acanthodida)

   棘魚科(Acanthodidae)

  棘魚亞綱化石的地理分佈較廣,歐洲、北美、北非及南亞均有報道。我國也有發現,分佈在南方省分的早泥盆世地層中,如Sinacanthus,Youngacanthus等,但均為零散的鰭棘或鱗片。最早發現的Asiacanthus,不屬於棘魚類,而是節甲魚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