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界的1門,具假體腔的後生動物,體前端能伸縮的吻上排列著許多角質的倒鉤棘,故稱棘頭蟲。成蟲寄生於淡水、海水和陸生脊椎動物的腸管中。

  形態構造 棘頭蟲體長為1.5~65毫米,但多數在25毫米左右。體表常有環紋,有假分節現象。體壁由角質層、表皮層和肌肉層組成。體壁內為一假體腔,腔的前方有肌肉質吻鞘,吻可縮進此鞘內,吻鞘的兩邊有一對呈長帶狀中空的垂襟。肌肉質的韌帶自吻鞘基部通至體體末端,生殖器官就附著在韌帶上。在吻的基部有一神經節,由此發出神經至吻和蟲體的各部位。口、腸等消化系統缺失,營養通過體壁吸收。循環與呼吸器官均無。排泄系統為焰莖球的原腎管,兩側的原腎管匯合成一排泄管,然後與輸精管或子宮會合,由生殖孔通體外。棘頭動物是雌雄異體。雄性生殖器官包括2個睪丸,各連1輸精管,2管下段合成一條,它接受粘腺而通入儲精囊,囊的末端有尖狀附屬物,稱為陰莖,開口於交合傘中。雌性生殖系統比較特殊,卵巢連在韌帶上,韌帶後部兩旁各有一圓孔,通至體腔,韌帶後方連接一個肌肉質的子宮鐘,其後部兩旁有一對圓孔,通至體腔;其末端又有2個較扁的孔,通至子宮。卵(群)自卵巢落入體腔液中,經過受精和成熟過程。子宮鐘以吞咽運動將卵擠入鐘內。未成熟的卵呈圓形,不能通過扁孔,須從邊上的圓孔流回體腔,再行環流。成熟的卵近梭形,可經末端扁孔流入子宮,經陰道產出。排出體外的卵被中間宿主節肢動物(如昆蟲、甲殼動物)吞食,幼蟲便在其體內發育。終期宿主捕食中間宿主後,棘頭蟲就在脊椎動物腸管中發育為成蟲。

  分類位置 棘頭動物因體為圓筒或扁筒形,具假體腔,曾被列為線蟲動物門的1個綱。但棘頭動物有許多與線蟲不同的特征,如無消化管,體壁具環肌與縱肌,有復雜的管道系統,體前端具吻和特異的生殖系統等,因此,不少學者認為應把它另立一門為棘頭動物門。

  依照山口佐仲1961年的分類,棘頭動物門可分為4個目:無吻孔目(Apororhynchidea)、新棘吻目(Neoechi-norhynchidea)、棘吻目(Echinorhynchidea)和巨吻目(Giganthorhynchidea),共22科近700種。

  

參考書目

 江靜波等:《無脊椎動物學》,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19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