鳥居龍藏

  日本民族學傢、人類學傢和考古學傢。他是最早對中國少數民族進行調查研究的日本學者。生於日本德島縣,卒於東京。小學畢業後,未受中學以上正規教育。早年自學中、日古典經史著作。從1887年起,在東京、德島附近各地進行民族學、人人類學、考古學調查。1892年進入東京大學人類學教研室負責管理標本,隨後從事研究和教學。他非常重視實地調查,在1895年以後的50餘年間,曾到東西伯利亞、庫頁島、千島、朝鮮,以及中國的東北、西南和臺灣、內蒙古等地進行考察,對當地各民族的歷史、體質、語言、宗教、習俗作瞭詳細記錄,寫出多種調查報告和專著。他在1896~1899年先後4次對臺灣高山族進行調查,很多研究成果發表在《人類學雜志》上。1905年到湘、黔、滇、蜀對苗族、瑤族、彝族進行調查,出版瞭《中國西南部人類學問題》一書。1921年寫出瞭《滿蒙史前時代》一文,獲得東京帝國大學文學博士學位。

  鳥居龍藏堅持歷史與實際相結合的觀點,重視通過考察古跡文物,廣泛鉆研中、日古文獻,參閱英、法、德文有關資料並對風俗、習慣、語言、宗教等進行全面調查研究,對民族文化進行縱橫分析。學術界認為他是日本對東亞民族的歷史、文化、民俗進行調查研究的創始人,為民族學、人類學、考古學開拓瞭道路。他對中國民族所作的調查報告,深為中國學術界所重視。他歷任東京大學副教授、國學院大學教授、上智大學教授。1939年應聘為燕京大學外籍教授,1951年回國。主要論著有:《史前期的日本》、《千島阿伊努人》、《苗族調查報告》、《東北亞人類學人種學問題》、《極東民族》,等等。1975~1976年朝日新聞社出版《鳥居龍藏全集》12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