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存晚期原始宗教的一種。曾廣泛流傳於中國東北到西北邊疆地區操阿勒泰語系滿-通古斯、蒙古、突厥語族的許多民族中,鄂倫春、鄂溫克、赫哲和達斡爾族到20世紀50年代初尚保存該教的信仰。因為通古斯語稱巫師為薩滿,故得此稱謂。通常泛指東起白令海峽、西迄斯堪的納維亞拉普蘭地區之間整個亞、歐兩洲北部烏拉爾—阿勒泰語系各族人民信仰的該類宗教;也有廣義地借指今天世界各地原始社會土著民族信仰的原始宗教,特別是北美愛斯基摩人、印第安人和澳大利亞土人的原始宗教。12世紀中葉,中國國南宋徐夢莘所撰《三朝北盟會編》中,已用“珊蠻”一詞,記述瞭女真人信奉的薩滿教。

  該教具有較復雜的靈魂觀念,在萬物有靈信念支配下,以崇奉氏族或部落的祖靈為主,兼有自然崇拜和圖騰崇拜的內容。崇拜對象極為廣泛,有各種神靈、動植物以及無生命的自然物和自然現象。沒有成文的經典,沒有宗教組織和特定的創始人,沒有寺廟,也沒有統一、規范化的宗教儀禮。巫師的職位常在本部落氏族中靠口傳身受世代嬗遞。

  隨著原始公社解體和階級社會的出現,薩滿教日益衰落,社會上層人士陸續皈依藏傳佛教、東正教和伊斯蘭教等。該教的一些原始因素不同程度地為上述宗教所汲取和融合。但在民間,仍有其濃厚的影響,甚至以變異瞭的形態殘存下來。

  基本信仰 靈魂觀念 認為世界上各種物類都有靈魂,自然界的變化給人們帶來的禍福,都是各種精靈、鬼魂和神靈意志的表現。

  薩滿教認為人有數個靈魂。赫哲人相信人有三個靈魂:①生命之魂(斡仁)。系生命之神賦予,它同人的生命共始終,人死則永遠離開軀體而消失;②思想之魂(哈尼)。為人在清醒時的思想和夢中見聞,它是暫時遠離身體和其他靈魂交遇;人死後它不消失,需請薩滿將它送入陰間,以免在世上作祟,傷害人畜;③轉生之魂(法加庫)。系轉生之神所賜,人死後按其生前品行,或轉世為人,或投生動植物,婦女不育、流產,認為是她們沒有轉生之魂或該魂被攫所致。上述各魂隻聞其聲,不見其形。

  阿爾泰人和雅庫特人稱靈魂和生命為“騰”、“蘇內”(或“蘇爾)和“庫特”,認為所有有生命的東西都有騰,它一旦離開人體,人就死亡。蘇內為人特有,它使人類有思想、意志和感情,睡眠中它能離開身體四處遊蕩。無生命物體內均有庫特,能給它們感情和意志,羊欄馬廄裡有瞭庫特,牧畜就興旺,主人會富有,它若附在牧人的鞭棍上,病魔和惡狼就不敢加害畜群。他們還認為人的靈魂特別是亡靈,能同自然界各種靈魂或精靈交往溝通,甚至互相轉移;亡靈喜附在活人身上或附在其他物件上,使其發生變化。

  神靈觀念 薩滿教常賦予火、山川樹木、日月星辰、雷電、雲霧、冰雪、風雨、彩虹和某些動物以人格化的想象和神秘化的靈性,視為主宰自然和人間的神靈。特別是由祖先亡靈所形成的鬼神觀念以及人間的各種疾病與死亡造成的恐懼,是薩滿教神靈觀念的核心。認為各種神靈同人類一樣有意志、願望和情欲,更有善惡之分,不能違拗、觸犯。各類神靈具有不同的屬性和功能,各主其事,各行一方,地位大體平等,極少統屬,絕大多數尚無等級差別,也沒有主宰一切的上帝。但在進入封建社會的蒙古、滿和達斡爾等族的薩滿教中,出現瞭天神(騰格裡)的觀念,漸次升至高於諸神的位置。

  有些民族隨著私有制的發展,外界階級社會的影響,賦予一些古老神靈以新的內涵。鄂倫春族的“吉雅其”,原是保祐牧畜繁殖的神,後變成財神爺,每戶都供奉;少數上層人物曾在清朝地方機構裡當差,便信奉多種衙門神,其神像多是官吏的形象。(見彩圖)

薩滿教神像(鄂倫春族)

  在一些進入階級社會的民族中,出現瞭身世貧苦的神。內蒙古輝索木地區鄂溫克人曾供奉哈音神,據傳是一對衣食不周的窮苦老夫婦,死後成神,多為窮人供奉;卓日神原是個奴仆,終身替人養牛擠奶,年老摔死在牛糞上,死後被奉為神,神像是畫在一塊長方形木板上的老人和帶犢的乳牛。每當乳牛患病不出奶,主人就向它獻祭。

  三界觀念 赫哲族以為宇宙分上、中、下三界,上界為天堂,眾神所居,又分七層,最權威的神靈居最上層;中界是人和動植物所在;下界是陰間,也分若幹層,分別為祖靈、一般亡靈和大小鬼魂所住。人類夾在中間,受著神靈福佑和鬼魂作祟的影響。隻有巫師薩滿能通達上下兩界,疏通三界之事。

  主要崇拜 自然崇拜 ①拜火。認為火來源於天界,最神聖、潔凈,也最親切,能洗滌一切污穢、驅趕魔鬼、卜問休咎等,任何宗教儀禮都離不瞭火,各種祭品都要先獻一點給火神。雅庫特人認為隻有用燧石取的火才是神聖純潔的。阿爾泰人對火祈禱說:你是太陽和月亮的一部分。鄂溫克人的新娘嫁到夫傢第一件事是叩拜夫傢的火,把自己主動介紹給夫傢的火神。鄂倫春人稱火神為“斡透巴如坎”,傳說是個老太婆,誰得罪瞭她就點不著火,故禁用鐵器或尖棍捅火,禁止往火裡吐痰、潑水和倒污物;進餐或飲酒時,先往火裡扔點酒肉敬奉火神。②拜山。山曾是氏族部落祖先的居所或起源地,並主宰各類禽獸。古代突厥可汗每年要會同各部落首領到祖先棲息過的山洞殺牲祭祀,稱為祭聖山。鄂倫春、鄂溫克獵人認為禽獸屬山神(白那恰)豢養,日常能獵獲何種野獸和獵獲多寡,全靠山神賜予。傳說山神能變成老虎或老人,幫助獵人。它常遊蕩於山林,故入山行獵,禁絕喧嘩,以免觸犯山神;凡經老林、陡崖,要向山神祈求好運。山口大樹常被削去樹皮,繪成一幅形似人臉的山神像,以供過往獵人叩拜,敬煙獻肉,並往其嘴上塗抹獸血和肉脂。③拜日月星辰、風雨雷電。鄂溫克人說太陽出來的地方有位白發老太婆,乳房碩大無比,所有小孩都是她賜給的。鄂倫春人每年春節向太陽神(德勒欽)叩拜,農歷正月十五或二十五日向月神(別亞)磕頭,祈求一年安吉。他們還認為北鬥星能賜人長壽,亦應叩拜。鄂溫克人說風是北邊風神老太婆搧動大簸箕所致。鄂倫春人認為橫越過刮旋風的地方會觸犯風神,招致抽瘋和嘴歪眼斜。雨神常被稱為龍王爺,身上有無數鱗甲,每鱗裝有一百多擔水,下雨就是龍王灑水。達斡爾人每年開網捕魚,均要祭龍王,祈求豐收。赫哲人認為雷鳴電閃是“雷公”、“閃娘”所為,雷公捶砧擊魔,閃娘一旁配合用鏡照妖。鄂倫春人禁止接近雷擊過的樹木,以免觸犯雷神而患病。每當夏季多雨影響出獵時,獵人們見虹就跪拜祈求放晴。

  動物崇拜 鄂溫克、鄂倫春人對熊異常敬畏,認為是自己的先人,禁止獵捕。後來槍支傳入,獵熊風氣漸開,但每當獵到熊後,均要舉行儀式,割下熊頭,放在樹架上,大傢跪下對它敬煙叩頭祝禱:爺爺!(雌熊則稱奶奶)你睡著啦?不要責怪我們,不是有意傷害你,是誤殺瞭你(或佯稱其他民族的人殺的)。不要生我們的氣,以後多賜好運,保祐我們多打野物吧!一再磕頭,燃草熏熊頭。認為這樣,熊的靈魂才會遠去。然後馱回熊肉。獵人們進入自己住地,發出“嘎嘎”喊聲,人們遂圍聚一起,架火燒煮熊肉,邊吃邊發出模仿烏鴉的“嘎嘎”、“咕咕”之聲。食畢,將熊骨用柳條包裹,由男人抬去風葬,後邊跟隨佯裝哭泣的送葬者。朝鮮族有把喜鵲當祖先的古老傳說。滿族以為烏鴉曾救過自己祖宗的性命,在以往薩滿教祭天祭祖的儀式上,於傳統的神桿(索羅)頂端,掛有讓烏鴉啄食的獵肉和內臟。達斡爾人在大型宗教儀式上供祭十二個杜瓦蘭神,它們是盤棲在十二種植物上的十二種動物。

  祖神崇拜 薩滿教崇拜的主體。鄂倫春人每個氏族都有自己的祖神,多是氏族內亡故的曾祖父以上男祖先。鄂倫春、鄂溫克、達斡爾、赫哲、滿和蒙古等民族對祖神的稱呼,都有著語音相近或同源的特點。氏族的薩滿常稱“斡嬌如”薩滿,意即祖先傳下來的。他們是被祖神看中而當薩滿的人,宗領氏族的全體祖神,舉行宗教儀式時,要恭請祖神降臨附體;同鬼神交戰時,須憑借祖神的力量。這是近存各族薩滿教的共同特征。

  在祖神崇拜觀念的支配下,對於人畜患病多加進祖神作祟的解釋。同時,特別重視夢境和日常現象的征兆,認為這是祖神預兆吉兇,因此規定瞭許多祭祀、禁忌和禳解之法。

  偶像崇拜 薩滿教供奉的神靈偶像用石、骨、木刻削或草紮、獸皮毛編結,也有彩繪在獸皮或紙上的,多類似人形。(見彩圖)制作完成後須經祭祀方具有神聖的性質。每種神像常是數個一組,或一男一女、一雄一雌,兩相並列,置於帳篷的上方、傢宅門楣以及住地近旁樹上,或專門搭蓋的小木層內。遷徙流動則隨身攜帶,禁止婦女接近觸摸。

薩滿教神像(鄂倫春族)

  鄂溫克和鄂倫春人的熊神偶像,是熊崽皮縫的雄雌一對;魚神偶像是松木雕的,也是雄雌各一;蛇神偶像是用鐵片剪成的,等等。鄂溫克人的氏族祖神像,是在一塊藍佈上左右各繪月、日,中間剪貼兩小塊灰鼠皮,下繪五個金色女子和四個銀色男人像,其下繪兩條相對的龍。每戶各供自己的傢族祖神“舍臥克”。同一個氏族的祖神形象基本相同,夫妻各自供奉自己的祖神。氏族祖神比傢族祖神尊貴。

  祭禱禳祓儀式 奧米那楞 薩滿教傳統的隆重祭祖儀典,全體氏族或部落成員參與祈禱人畜平安、農牧豐收。氏族新薩滿領神儀式亦常同時舉行。鄂溫克、鄂倫春、達斡爾等民族多於春季舉行,又稱“四月會”。屆時眾人攜帶牛羊、獸肉、糧食和酒前往參加連續數日的聚會。

  內蒙古額爾古納河林區鄂溫克人舉行祭祖儀典時,將祖神偶像掛於樹梢,東、西兩側分別掛日、月和大雁、佈谷鳥等木制模型各一個,樹間皮繩上懸掛馴鹿或犴等獸頭、喉舌、心肺、腎臟以及四肢和尾巴,獸頭朝向祖神;禁用他們認為不祥的四爪獸供祭。祭祀場所附近的樹幹塗抹獸血。草原的鄂溫克人常於農歷八月聚會。場地裝飾如林區景象,祭品豐盛。聚會期間縱情歌舞、賽馬、摔跤,交結情侶。薩滿們穿戴神衣、面具,到各戶跳神念經表示驅邪納吉,各傢主人向他們潑酸奶討吉利。達斡爾人在聚會的第三天舉行“庫熱”儀式,屆時薩滿將本氏族男女老幼集中在一處,繞以皮繩,三次將皮繩收緊又再放松,若皮繩長度每次都有所增加,即認為是人丁興旺的預兆;眾人從繩下鉆出,可免災禍。當夜,薩滿模仿飛禽的動作和鳴叫,舉行吃血儀式,並將牛羊血抹在眾神偶像嘴上,以求福佑。

  求“烏麥” 為嬰兒抓回靈魂的儀式。在古突厥語中,烏麥一詞含胎盤之意,雅庫特人認為它是一種吉祥的小鳥,供奉烏麥能使人丁興旺。額爾古納河鄂溫克人小孩患重病,認為病兒靈魂去另一世界瞭,須以馴鹿、犴為祭品,請薩滿舉行求烏麥儀式,抓回靈魂。夜間跳神前,殺一黑色馴鹿作薩滿去尋魂的乘騎。跳神後,帳篷內熄燈滅火,薩滿在黑暗中作往返奔跑尋找狀,然後再點燈察看薩滿的鼓面,如有小孩頭發,意即病兒靈魂已被找回,父母即搶取頭發,用潔凈的佈包好夾在腋下或墊於臀部,不讓它飛掉。次日再殺一白色馴鹿祭祖神瑪魯。他們將象征小孩靈魂的烏麥用木頭刻制成小雀形,同瑪魯神像一起縫在小孩衣服背後以求安吉。

  送魂 鄂倫春和鄂溫克人喪葬時,多舉行薩滿送魂儀式,即紮一草人,系上多根細線,身著孝服的死者子女或其他親人各牽一線,薩滿也握一線念咒禱告,請死者勿戀傢人舊地,趕快離去。然後用神棒將線一一打斷,盡力將草人遠拋,認為死者靈魂就隨之遠去。屍體入棺後,放在山林風葬,或土葬。赫哲族下葬送魂時,做個穿衣服的小木人,代表死者,點香燒紙上供,或請薩滿跳神,用酒肉招待親友三天。第三天由薩滿射箭三支,為亡靈指示去陰間的方向。

  祈求獵物 鄂溫克、鄂倫春獵人每遇出獵不利。常舉行這類儀式,即用柳條編制鹿、犴的模型,置於平常供奉神像的位置上,以弓箭或卸掉彈頭的獵槍向模型射擊,在場的氏族或傢族成員紛紛說:打中瞭!打中瞭!獵人隨即佯裝剝皮掏取內臟,放在棚架上祭祀。或於夜間,在獵場上置一空鍋,獵人們對月叩禱,次日清晨察看鍋內有何種獸毛,就認為可能狩獲何種野獸。冬季難以獵獲經濟價值較高的細毛獸時,便請薩滿祈求舍臥克神賜予好運。

  求雨和止雨 林區鄂溫克人將打死的啄木鳥放在水上,鳥嘴朝上張開,然後掛置樹上,認為可以得雨。取松樹條穗,倒綁在細木桿上,再將薄木片一端穿孔系上繩線,用手快速搖轉,發出風聲,認為可以吹散烏雲,止雨放晴。

  咒術與法術 據傳,草原鄂溫克人隻須知道仇人或盜賊的姓名和年齡,便可請薩滿來念咒,並用油面做個正三角形“查格多勒”放在紅木盤上,在不被對方發覺時,向被咒詛者方向扔去,認為施以這樣的巫術(紮特哈),便可使對方遭到不幸。如對方察覺,也可用同樣方式報復。傳說有些薩滿在跳神驅鬼時,還常賣弄“法術”,如赤腳在炭火或鋼刀上行走,舌舔燒紅的烙鐵、吞火噴焰,或割破自己唇舌,把鮮血噴到病人臉上等。

  占卜 在信奉薩滿教諸民族中頗為盛行,方式繁多。有槍卜、骨卜、筷卜等,輝索木地區鄂溫克人還有“笊籬姑姑”卜,主要卜問患病者觸犯何種神靈和吉兇休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