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複翻譯的社會學名著之一。原系英國社會學傢H.斯賓塞所著《社會學研究》一書。嚴複於1897年開始譯,1898年在《國聞報》的旬刊《國聞彙編》上,發表《砭愚》和《倡學》兩篇,題為《勸學篇》。1903年上海文明編譯局出版《群學肄言》足本,1908年上海商務印書館出版《訂正群學肄言》,現在流行的是商務印書館的《嚴譯名著叢書》本。該書是一部研究社會方法的著作。譯者用文言文夾敘夾議譯出此書,在某種意義上可看作是譯者的著作。該書強調“以天演為宗”,以生物學規律研究社會會現象,從而論證中國的社會變法。全書分16章:砭愚、倡學、喻術、知難、物蔽、智、情瞀、學诐、國拘、流梏、政惑、教辟、繕性、憲生、述神、成章。《砭愚》與《倡學》兩章闡述瞭社會研究必須有專門的學科,社會學可以成為科學的觀點和道理。《喻術》則概括瞭社會學的主要含義,提出社會是由個人組成的,社會學探求個人與社會關系的規律。社會學的內容在於說明社會的各種現象及其原因。他認為,社會現象的因果關系,是受天演規律所支配的。社會猶如生物有機體,是不斷進化的,生物學的規律可以用之於社會學。《知難》述治社會之難,一在物之難,次在心之難,三在心物對待之難。作者認為,此章是全書的樞紐。《物蔽》以後各章探討瞭社會研究中的客觀困難與主觀困難,即“物之難”與“心之難”。認為人們的思想觀念受“所生之國、所業之流、所被之政、所受之教”的影響,並提出瞭治難、解惑的有關方法。《群學肄言》的翻譯出版對社會學在中國的傳播起瞭重要的推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