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邏輯裏某些隻有一個前提的演繹推理。古希臘的亞裡斯多德在《工具論》中討論過對當關係及換位等直接推理。

  直接推理主要包括3類:①根據直言命題的對當關係的推理,有16種形式。其中屬反對關係方面的,如:SAP,所以,並非SEP。屬矛盾關係的,如:SAP,所以,並非SOP;並非SAP,所以,SOP。屬差等關係的,如:SAP,所以,SIP;並非SIP,所以,並非SAP。屬下反對關係的,如:並非SIP,所以,SOP。日常思維中容易易發生的錯誤,是從並非SAP推出SEP;從並非SEP推出SAP。考慮到 S可以是空類,現代邏輯認為上述各形式中,隻有8種根據矛盾關系的推理是有效的,而其他推理都無效。例如,從“並非有飛馬是有翼的”推不出“有飛馬不是有翼的”。

  ② 換質和換位。傳統邏輯稱這類推理為eduction,意為引申、推斷,也譯為直接推理。換質分別以 SAP、SEP、SIP、SOP為前提,其結論的質與前提不同,結論的謂項為P',結論的量與前提相同;換位分別以SAP、SEP、SIP為前提,結論的質與前提相同,結論的主項為P,謂項為S,在前提中不周延的項在結論中也不周延。但SOP不能換位。換質和換位可以交替進行,得到結論的主項為P'的推理叫換質位,而得到結論的主項為S'的推理叫戾換。例如,SAP換質得SEP';再換位得P'ES;再換質得P'AS',等等。對直言命題交替使用換質換位可以得到各種結論,有如下表:

換質和換位

在日常思維中容易發生的錯誤是從SAP推出 PAS。歐拉圖解可用以說明換位的有效性,其步驟是:先給出前提為真的圖解,然後說明在所有情況下結論都真。例如,SAP可換位為PIS,因為SAP為真的圖解是:

直接推理

在情況i、ii下,PIS都真。但又由於在情況i、ii下PAS並非都真,因而從SAP不能有效地推出PAS。由於歐拉圖解不涉及全類和空類,因之不能用以說明換質。而文恩圖解(見邏輯代數)則可以說明傳統邏輯的換質和換位。現代邏輯認為,換質和SEP、SIP的換位是有效的,但如果考慮到空類,換位從全稱前提得出特稱結論就是無效的。

  ③ 其他直接推理。主要有附性法和復雜概念推理兩種。附性法的形式為:所有S是P,所以,所有AS是AP。AS中的A與AP中的A表示同一性質,否則就產生歧義而推理無效。例如,凡象是動物,所以,凡小象是小動物。若小象的小和小動物的“小”含義有所不同,推理就無效。復雜概念推理的形式為:凡S是P,所以,凡與S有關系R者是與P有關系R者。結論中兩處關系R表示同一種關系,否則就會產生歧義而推理無效。例如,哲學系的學生是大學生,所以,身長高於哲學系學生的都身長高於大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