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物辯證法的基本範疇,指物質世界的現象及其在思維中的反映具有普遍的相互聯繫的根本特性。聯繫作為一般哲學範疇,通常是指事物或現象之間以及事物內部要素之間相互連結、相互依賴、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相互轉化等相互關係。在無限的宇宙中,聯繫不是個別事物之間暫時的、特殊的關係,而是一切事物、現象和過程所共有的客觀的、普遍的本性;任何事物都不能孤立地存在,都同其他事物發生著聯繫;世界是萬事萬物相互聯繫的統一整體;任何事物都是統一的聯繫之網上的一個部分、成分或環節,都體現現著普遍的聯系。同物質世界的存在和運動一樣,聯系也是無限的、永恒的。

  聯系的客觀普遍性 聯系是世界上一切事物的客觀本性。唯物辯證法所說的聯系,是指事物的存在和運動所固有的、不依人的意識為轉移的客觀聯系。

  世界上的每一個事物或現象都同其他事物或現象相互聯系著,沒有絕對孤立的東西。任何事物的存在和運動都在於它內部結構要素之間的某種特定的聯系及其運動,都在於它同周圍其他事物的一定聯系、相互作用及其變化。離開瞭聯系便沒有事物的存在和運動,正象割下來的手已不再是原來意義上的手一樣。個別事物可能不具有某些特定的聯系方式,卻不能沒有任何聯系。例如,一個人可能不與任何人有書信來往,但卻不能排除他與環境的聯系、與他人的其他聯系,如人種的、生活的、經濟的、文化的以至政治的聯系等。

  由無數具體事物及其過程所構成的世界是一個相互聯系的總體;其中每個事物和過程都是這個總體中的一個有機成分或環節。世界萬物相互聯系的整體性根源在於世界的物質統一性。一切事物和現象無不是運動著的物質的具體形態、屬性和表現,它們有著共同的本質和基礎,從而有著統一的本質聯系。這種統一聯系通過事物之間具體的相互作用、轉化等形式具體地表現出來。例如,現代自然科學證明,在由基本粒子(或更小的物質結構成分)和場所構成的宇宙中,普遍地存在著萬有引力、電磁力、強力和弱力這四種具體的相互作用。一切物質的東西無不處在這些相互作用之中,並且彼此發生著質量的、能量的或信息的交流。科學的不斷發展已越來越深入地揭示瞭自然界密切的整體聯系。不僅自然界具有作為體系的整體性,而且人類社會和思維也是如此。科學和實踐還證明,在自然界的生命界與非生命界之間,在自然界與人類社會之間,也通過多種方式保持著相互保存、相互制約、相互過渡的整體聯系。物質世界的各種事物之間存在著許多中間層次或過渡環節,它是事物間相互聯系的“中介”、“橋梁”,是普遍聯系的生動體現。事物的普遍聯系既有空間方面的、現實的,如生態聯系,也有時間方面的、歷史的聯系,如演化聯系,等等。這就使得從個別事物到復雜體系,從非生命界到生命界,到社會,再到無限的宇宙,形成一個由無窮無盡的層次、中間環節的相互連結交織而成的普遍聯系之網,而其中每一個別事物的存在、運動和變化又都是普遍聯系的具體體現。

  唯物辯證法所瞭解的聯系,是相互區別的具體事物、現象間的聯系,是以區別為前提的。但是,辯證法反對把區別、把事物之間的差異和界限絕對化。它指出,差異和界限隻能在事物相互比較、相互作用中存在,沒有聯系也無所謂區別;而區別的雙方總是互為中介、相互過渡的。因此,具體的差異和對立具有相對性。可以說,區別在本質上也是聯系的一種方式,即以對立的方式發生的聯系。一切事物都同其他事物既相區別,又相聯系,二者的辯證統一體現瞭聯系的客觀普遍性。

  聯系的多樣性和復雜性 世界的統一性是無限多樣的,世界的普遍聯系與此相一致,也包含豐富的特殊性的普遍。具體的事物、現象及其過程是多樣的,它們的具體聯系也具有多樣化的形式。

  聯系的多樣性表現為:①不同質的事物具有不同質的內部和外部聯系,如非生命界的機械聯系、物理聯系、化學聯系,生命界的遺傳聯系、生態聯系,社會的生產關系、民族關系、精神文化關系等等;②同一事物的多方面因素和屬性也表現為多種多樣的聯系,如一棵樹同土壤、水分、陽光、蟲鳥野獸、人類生產和生活的聯系;③各種聯系在事物發展的各個階段上表現出各種不同的特征,如種子、植株、花果的不同需要或不同功用等等。對於事物多樣化的聯系形式,人類通過分門別類的科學研究加以考察。哲學所考察的是自然、社會和思維中具有一般性的普遍聯系形式,如:直接的與間接的、內部的與外部的、內容的與形式的、因果的與非因果的、必然的與偶然的、可能的與現實的、本質的與非本質的,等等。唯物辯證法的一系列規律和范疇,揭示瞭事物各種普遍的、本質的聯系,如事物內部矛盾的對立面之間、質與量之間、肯定與否定之間的本質聯系等。

  事物的聯系是復雜的,主要表現為聯系的條件性、不平衡性和可變性等。在事物的實際發展中,多種多樣的聯系錯綜地交織在一起,互相影響,互相制約,各種聯系之間互為條件。事物的某一方面或某一種形式的聯系如何發生,如何實現,都以與之相關的其他聯系為條件。多種聯系在事物及其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又是彼此不同而具有不平衡性,其中本質的、必然的、穩定的聯系即規律,是對事物的根本面貌和發展趨勢起決定性作用的聯系。在物質世界的永恒發展中,各種具體的聯系無不處於運動變化之中,任何聯系本身在實際上都是一個動態的過程。由於事物的內部矛盾和外部條件的轉變,不僅具體聯系會隨時發生量的變化,而且在性質、方向和方式上也會發生質的變化,各種不同的聯系之間能夠互相轉化。

  普遍聯系觀點的科學意義 普遍聯系的觀點是唯物辯證法的一個基本觀點。在馬克思主義以前,一些思想傢曾以不同方式探討過聯系的問題。但總的說來,孤立、片面的形而上學觀點曾長期占據重要地位。隻有馬克思主義哲學才真正明確而完整地闡明瞭普遍聯系原理及其在科學世界觀體系中的地位。它指出,隻有通過相互聯系和相互作用的考察,才能科學地說明物質的運動、變化和發展。關於事物、現象普遍聯系的觀點,是唯物辯證法的本質特征之一。恩格斯說,辯證法是“關於普遍聯系的科學”。普遍聯系的原理為人類在總體上和細節上深入地把握世界的辯證本性提供瞭有力的武器。

  人類認識和實踐的發展史證明,對於事物及其在頭腦中的反映,從它們的聯系、連結方面加以考察,註意事物的系統性、整體性、全面性、條件性和規律性。具體地分析具體的聯系,是正確認識和改造世界所必不可少的思維方式。在一定意義上,科學的真正任務就在於揭示事物或現象之間的固有聯系。這一任務的解決不斷推動瞭科學的發展。在數學史上,曾經由於把三角形和圓、數和曲線聯系起來而產生瞭三角學、解析幾何學。在近現代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和思維科學領域,由於把不同學科的研究對象或研究方法聯系起來,湧現出瞭大批新的科學部門和科學成果。當前,人類知識整體化的趨勢越來越明顯,這是客觀世界普遍聯系在人類知識中的深刻反映。

  20世界創立的現代系統論學說是對普遍聯系原理及其科學意義的進一步應用、證明和發展。系統研究在指出系統的普遍性前提下,提出瞭系統的最優化狀態等問題,並制定瞭應用數學工具加以定量處理的某些方法,使關於具體聯系的研究成為一門獨立的方法科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