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思闡述政治經濟學研究物件和方法的重要文章,是計畫寫作的一部經濟學著作的“總導言”的未完成的草稿。寫於1857年8月底至9月中,馬克思生前未發表。1902年在馬克思的文稿中發現,次年第一次發表於柏林《新時代》雜誌。中譯文曾單獨收入人民出版社1962年出版的《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2卷,後又作為《政治經濟學批判》全書的部分收入人民出版社1979年出版的《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冊。

  《導言》論述瞭經濟學的研究物件。肯肯定物質生產是社會發展的基礎,強調物質生產的社會性和歷史階段性,批判資產階級經濟學把單個的孤立個人作為出發點以及抽象地談論“一般生產”的觀點;精辟地分析瞭生產、分配、交換和消費的辯證關系,在肯定生產起決定作用的前提下,充分估計瞭其他三個環節的相互影響及其對生產的反作用。

  《導言》還集中論述瞭經濟學的研究方法,強調思維從抽象上升到具體的方法是科學研究的正確方法。指出思維的具體性是許多規定的綜合,是多樣性的統一,因而是結果而不是起點;同時指出這種方法隻是思維用來掌握具體並把它當作一個精神上的具體再現出來的方式,而不是具體本身的產生過程,並批判瞭G.W.F.黑格爾的唯心主義觀點。《導言》還論述瞭邏輯的東西和歷史的東西的關系問題,強調經濟范疇排列的次序要由它們在現代資產階級社會中的相互關系來決定,不能按照它們在歷史上起決定作用的先後次序來安排。

  《導言》具有重要的哲學意義。它不僅把歷史唯物主義作為研究經濟學的理論和方法,具體闡述瞭歷史唯物主義的根本原則,而且提出瞭一些新的論點,如關於物質生產的發展同藝術生產的不平衡關系、人體解剖對於猴體解剖是一把鑰匙,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