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觀應

  中國近代早期資產階級改良派思想傢。本名官應,字正翔,號陶齋,別號杞憂生、偫鶴山人。廣東香山(今廣東中山)人。生於清道光二十二年,17歲參加科舉考試落第,遵父命到上海學商。曾在上海英文夜校跟傅蘭雅學習英文,潛心泰西政治、實實業之學。先後在寶順洋行、太古輪船公司當過買辦,又投資近代工、礦、運輸業,並擔任過輪船招商局總辦等職務。清光緒五年(1879)捐款賑災,得道員銜。中法戰爭期間,積極參加瞭抗法鬥爭。後來曾參與立憲運動。晚年頑固地反對民主共和制,思想沉湎於宗教信仰中。著作很多,主要代表作是《盛世危言》。

  鄭觀應的基本思想在於謀求國傢的獨立富強,為此他積極主張向西方學習,辦實業,興商務,發展民族資本主義;設立議院,實行君民共主;創辦學校,培養人才。其基本理論依據是“道器論”。

  鄭觀應的“道器論”有兩個要點:①主張道器結合。他沿用傳統的唯心主義觀點,說器由道生,道為實,器為虛。但又認為,在現實世界中,道與器是結合一起的,“虛中有實,實中有虛”。西人雖不知大道之本,然而他們的形器之學卻是不可缺少的。②講“器可變,道不可變”。他以為,包括國傢政治經濟制度在內的世界一切具體事物,都是器,是可變的;反映封建綱常名教觀念的道,是不可變的。他的思想矛盾反映瞭早期改良派積極進取和嚴重軟弱、妥協的二重性。

  鄭觀應是在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提出設立議院主張的人。他的資產階級改良思想在知識分子中曾產生過廣泛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