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改造世界的物質和精神成果的總和;社會進步和人類開化狀態的標誌。中國古代典籍中有“天下文明”(《周易·乾·文言》),“睿哲文明”(《尚書·舜典》)之說,表示國傢和社會面貌的開化、光明,富有文采。“文明”一詞在西方來源於拉丁文“civilis”,意思是公民的,國傢的,社會的,用以表示國傢、社會的進步狀態。文明包括精神文明與物質文明。

  人類脫離動物界,就是文明的發端。隨著社會生產力的發展,人類社會文明經歷瞭由低級到高級的發發展過程。原始社會的蒙昧時代和野蠻時代,主要依靠采集現成的天然產物和經營原始畜牧業、農業,以增加天然產物。這個時期人類沒有專門的精神生產,精神生產包含在原始的物質生產活動中,文明處於萌芽狀態。隨著生產力的發展,人們學會瞭對天然產物進行加工,產生瞭手工業和商業,推進瞭社會的分工、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的分離,精神生產開始獨立地起著越來越突出的作用,出現瞭政治法律思想、道德、哲學、宗教、文學藝術、科學等社會意識形式。

  人類文明從原始社會的文明萌芽狀態跨入“文明時代”後,依次地由奴隸制文明發展到封建制文明,再發展到資本主義文明。這一階級社會的多種文明的發展是一個歷史的進步過程,但是它一直是建立在剝削階級對廣大勞動人民實行野蠻統治和殘酷剝削的基礎上的。隻有在社會主義制度下,文明才擺脫瞭剝削階級的支配和壟斷,文明的果實歸屬於創造它的勞動人民,社會及其成員的全面發展才成為可能,人類歷史從此進入真正的高度文明的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