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自身種的蕃衍。它通過婚姻傢庭關係和生育生理過程實現。

  物質資料生產和人自身的生產之間的相互關係及它們在社會發展中的作用的理論,通常稱之為兩種生產的理論。恩格斯在《傢庭、私有制和國傢的起源》第一版序言中指出:“根據唯物主義觀點,歷史中的決定性因素,歸根結柢是直接生活的生產和再生產。但是,生產本身又有兩種。一方面是生活資料即食物、衣服、住房以及為此所必需的工具的生產;另一方面是人類自身的生產,即種的蕃衍。一定歷史時代和一一定地區內的人們生活於其下的社會制度,受著兩種生產的制約”。

  兩種生產互相依賴,互相影響。其中物質資料的生產是基礎,對人自身的生產起著決定作用;物質資料生產的社會形式決定著人自身的生產的社會形式,即婚姻傢庭關系;物質資料生產的狀況決定著人自身生產的狀況,包括人口的數量、質量、構成、密度等等,在不同的生產方式下,有不同的人口規律。同時,人自身的生產又是物質資料生產得以進行的第一個前提:它為物質資料的生產提供必要的勞動力;人口的數量、質量、構成、密度以及增長速度對物質資料的生產有直接影響(見社會發展的人口因素)。

  人自身的生產必須和物質資料的生產相適應並保持適當的比例,才能保證物質資料的生產正常進行。如二者的比例適當,可以促進物質資料生產的發展;二者的比例不適當,就會阻礙物質資料生產的發展。以生產資料公有制為基礎的生產關系、經濟和社會有計劃的發展,為人類自覺地、有計劃地控制自身的生產,優生優育,全面提高人口質量,實現人自身的生產的科學化,創造瞭有利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