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紐拉特

  奧地利哲學傢。曾就學於柏林大學,在經濟學傢G.施穆勒指導之下,獲哲學博士學位。以後任海德堡大學經濟學講師。他創立瞭圖形統計社會學,並作為社會學傢和經濟學傢而出名。他是維也納學派的主要創始人之一,組織瞭多次國際性的討論論會,使該學派的邏輯實證主義迅速成為一種國際性哲學思潮。他和H.漢恩等人發起籌建瞭“馬赫學會”。他的主要著作有:《假設系統的分類》(1916)、《經驗社會學:歷史和政治經濟學中的科學內容》(1931)、《哲學論文》(1923)等。

  紐拉特在維也納學派中有其獨特的哲學觀點和體系。主要表現在:①他和R.卡爾納普一起提出瞭物理主義或統一科學的主張,所謂物理主義就是在物理學基礎上,應用行為主義心理學方法,從語言方面,把“物理的”和“心理的”、身體和心靈的東西對立統一起來,認為“心理學是物理學的分支”,“物理語言是科學的普遍語言”,並試圖以此排除有關“精神實體”和“物質實體”的“偽問題”,消除“精神科學”和自然科學的對立性。②他建立瞭以貫通論(kohaerenz theorie)為基礎的真理觀。這種真理觀認為科學知識的真正對象不是經驗以外的“實在”或“存在”,而是從科學觀察、實驗中所獲得的記錄句子(prolokollsatze);經驗命題的檢驗標準或真偽性,也不在於命題和“實在”的比較,而在於命題和命題之間的比較;在比較中真就是命題和同一體系內有關命題的一致,不一致就是假。這樣,紐拉特既否定瞭L.維特根斯坦的“圖式說”,也否定瞭M.石裡克的“經驗實在論”。③他在P.M.M.杜恒的影響下,提出瞭“整體論”(holismus)觀點。他認為,科學假說的有效性,並不完全依賴於某些觀察實驗的結果,而依賴於這些結果與某個整個系統的正負關系,而且這種關系從整個系統來說,可以調整和補充。他否定瞭石裡克-維特根斯坦證實原則和K.R.波普爾證偽原則在科學中的意義,他認為,斷定一個假說的“真”或“偽”,都是和科學發展相矛盾的。在他看來,科學如在大海中迎著風浪航行的船隻那樣,隻能修修補補地繼續前進。紐拉特提出的這種“整體論”觀點,60年代以來,在西方哲學界頗為盛行,甚至有人認為杜恒 -奎因的“整體論”論題應該稱為杜恒-紐拉特-奎因論題。

  紐拉特的社會哲學思想曾受到M.韋伯(1864~1920)和馬克思的影響。但他對韋伯接近新康德主義的先驗論觀點表示厭惡,並企圖以物理主義取代馬克思的辯證唯物主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