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在歷史上形成的具有共同語言、共同地域、共同經濟生活以及共同文化、共同心理素質的穩定的社會共同體。

  形成民族的物質基礎和最主要的標誌是共同的經濟生活,即人們日常的生產、分配、交換和消費活動。共同的地域、共同的語言、共同的文化和心理特點也是民族的基本標誌。共同的地域是共同經濟生活的必要條件,共同的語言是人們進行密切交往的工具,而共同的文化、心理特點,則反映一個民族共同的精神面貌。

  民族族的形成和發展是一個歷史的過程。原始社會末期,隨著社會生產和社會分工的發展,出現瞭商品交換,使以血緣關系為紐帶的氏族解體。在原始部落和部落聯盟的基礎上形成瞭部族,也稱古代民族。它不再以血緣關系為基礎,發展瞭人們的共同經濟生活、共同語言和文化,在共同地域上形成比部落或部落聯盟更廣泛更穩定的社會共同體。隨著封建社會的解體、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建立,形成瞭民族市場和世界市場,加強瞭各地區人們的經濟聯系和文化交往,促進瞭人們的共同的語言和共同的文化的發展,出現瞭現代民族。

  民族和階級有密切的聯系。在階級社會的民族共同體中,民族內部分裂為兩個相互對立的基本階級。占統治地位的民族對其他民族的壓迫,主要是占統治地位的民族中的剝削階級對其他民族中廣大勞動人民的壓迫和剝削。資本主義制度造成民族內部的不平等和民族之間的不平等。在國際范圍內,壓迫民族和被壓迫民族的關系,主要是壓迫民族中的剝削階級對被壓迫民族中的廣大勞動人民的奴役。社會主義消滅瞭階級剝削和階級壓迫,從而也消除瞭民族內部和民族之間不平等的根源,建立起瞭團結、和睦、平等合作的新型的社會主義的民族關系,開始瞭各民族逐步接近的歷史過程。隨著人類進入共產主義社會,經濟和文化達到高度發展,各民族逐漸融合為一個新的更高的社會共同體,民族將最終歸於消亡。馬克思主義在對待民族問題上堅持無產階級的國際主義,反對狹隘的民族主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