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W.尼采

  19世紀德國哲學傢,唯意志論的主要代表。1844年10月15日生於普魯士薩克森的一個傳教士傢庭。1866年進波恩大學學習神學,不久改學古典語言學。

  1869年任瑞士巴塞爾大學的古古典語言學額外教授。1878~1879年患精神分裂癥,辭去教職。1900年8月卒於魏瑪。主要著作有:《悲劇的誕生》(1872)、《人性的,太人性的》(1878)、《曙光》(1881)、《查拉圖拉如是說──為一切人而不是為一人的書》(1883~1891)、《善惡的彼岸》(1886)、《反基督教》(1889)和《權力意志》(1895)等。

  哲學思想 尼采從A.叔本華的生存意志論出發,擺脫其消極悲觀的傾向,使之變為積極行動的反判哲學,從而創立瞭“權力意志說”和“超人哲學”。尼采思想的形成同普魯士在1871年普法戰爭大獲全勝、德意志民族統一宣告成功、由自由資本主義轉向帝國主義的時代背景密切相關。

  權力意志說 尼采認為現象世界是加工改造過的世界,與它相對的並不是真實的世界,而是毫無形態、無法表述的混亂的感覺世界。他把客觀存在的世界稱為虛構,並提出以“權力意志”為基礎的宇宙觀。他認為貪得無厭的權力意志,是萬物的本原。它不僅是有意識活動的人的本質,也是一切自然事物和過程的本質。強、弱權力意志之爭構成瞭整個宇宙的全部歷史過程和內容。

  尼采把達爾文主義歪曲運用於人類社會和歷史領域,認為生命的基礎是利己的權力意志,剝削是一切生物的本質,因而也是一切人的本質。他提出瞭重新估價一切價值的口號,認為傳統的真善美觀念抑制瞭生命的價值,實際上人並不具有真善美的本能,而隻有權力意志的本能。他強調要建立新的即權力意志的價值觀,認為一切對個人有目的、能促進個人發達前進的以及能戰勝別人並使別人為自己服役的東西,都是有價值的。

  尼采是反理性主義的典型。他認為從蘇格拉底以來,對理性的尊重給人類帶來瞭無窮的災難。他主張用意志、本能和直覺代替理性,提出為未來規定法律的哲學傢應把自己的知識建立在貴族的直覺上。真正的哲學傢應當就是統治者和立法者。尼采歪曲古希臘哲學傢赫拉克利特的萬物流變說和矛盾鬥爭思想,完全否定存在的概念,把世界說成是一個動蕩不定、無規可循、純粹偶然、無法憑理性去把握的東西。他還把赫拉克利特的萬物絕對而永遠循環的理論歪曲成為權力意志的永恒輪回說。

  超人哲學 尼采從權力意志論和永恒輪回說出發提出瞭他的超人哲學,這是他哲學中的一個最重要主題。他妄言,超人是可以弘揚整整一千年人類生存的人,超人高於普通人,猶如人高於動物。他主張以超人哲學取代基督教。他批評基督教“棄強就弱”,其博愛觀念是人類自怯的表現。超人哲學則是“棄弱就強”,並認為極惡對超人的至善來說是必要的。他認為,崇拜基督教是一種違反生命的罪行,因為基督教輕視原始的生命本能,欺騙地創造瞭“靈魂”、“精神”來壓制肉體,發明出“來世”或“真正世界”的觀念,是為瞭不讓任何目的、任何意義、任何事業留給我們這個地球上的現實世界。他說,上帝不是別的,隻是一個粗暴的命令,即:你不要思想!尼采從自我意識出發,提出“上帝死瞭”的口號,否定基督教和上帝。

  尼采斷言人類的全部歷史都是由天才創造的,認為人類生存的目的在於產生偉大的人物。他還把人類歷史描繪為強者(主人)和弱者(奴隸)這兩個種族之間的永恒鬥爭。他鼓吹戰爭,渴望戰爭到來,歡迎歐洲各國軍國主義化,並把這看作是復興人類的手段。他預言雅利安人種是統治歐洲的新種族,宣揚極端的種族主義。尼采既反對民主主義,又反對社會主義和無產階級革命運動,認為對付日益高漲的革命運動的最可靠措施,就是建立新的“地球主人”所主宰的暴虐的專政。他把希望寄托在這種“新人”身上,從而預言瞭希特勒式人物的出現。他的思想被後來的法西斯主義所利用和吸收,他本人也被法西斯主義者尊為思想先驅。

  倫理思想 尼采的倫理思想繼承瞭叔本華的非理性主義和唯意志論思想,並從其“權力意志說”出發,建立瞭西方倫理思想史上第一個非道德主義的理論體系。他認為,人的一切行為和欲望都是由追求權力意志的本能支配的,無限地追求權力是生命的最基本的普遍法則,也是道德的最高目的和價值標準。在他看來,自負、激情、獸性、酒色、冒險以及征服的本能、熾情的神化等等,都是實現權力意志必需的,而權力意志的滿足就是最大的快樂和幸福,就是最高的善。尼采把基督教和人道主義道德抨擊為“軟弱”,把理性主義倫理學說的普遍道德斥之為“怪誕不經”,把功利主義的“最大幸福論”蔑視為“虛偽”,攻擊社會主義的平等價值觀為“天真夢想”。他認為,一切道德歸結起來隻有兩個基本類型,即奴隸道德(群氓道德),和主人道德(貴族道德)。尼采認為,“奴隸道德”起源於權力意志不能實現的痛苦意識,它以同情和憐憫心為基礎,提倡仁愛、正義、和平,使強者和弱者、奴隸和主人平等,因而保護瞭弱者而損害和壓制瞭強者;“主人道德”則產生於對權力意志滿足的得意,它以“無情無義的憎恨”為基礎,主張殘忍、強暴和冷酷的戰爭,其基本原則就是弱肉強食,使低級的人、奴隸、群氓服從統治者、強者和貴族的權力意志。強就是善,弱就是惡,隻有使強者戰勝弱者,才能增強權力意志,隱惡揚善。

  尼采鼓吹人生的目的就是實現權力意志,擴張自我,成為駕馭一切的超人。超人是人的最高價值,人之所以有價值就在於他是培育超人的肥料和實現權力意志的工具。而超人則應當蔑視一切傳統的道德價值,超然於一切傳統善惡標準和道德要求之外,為所欲為,通過傷害和奴役弱者、群氓來實現自我。尼采特別反對男女平等、婚姻自由、婦女解放,他告訴人們對待婦女的方法就是“別忘瞭你的鞭子”。尼采雖然有時也譴責資本主義社會的罪惡和自由資產階級因循守舊,但他的倫理思想是反映正在形成的壟斷資產階級的願望和利益,因而成為法西斯主義思想和暴行的理論基礎。

  美學思想 尼采的美學思想受叔本華的影響。叔本華認為人生是苦惱,藝術把這一苦惱變成形象,在純粹的觀照中求得解脫。尼采則提出希臘悲劇具有阿波羅和狄奧尼索斯兩種精神。阿波羅精神高踞奧林帕斯的神山上,俯瞰宇宙人生,把它當成一個夢境和意象去賞玩。希臘的雕刻和史詩,就是阿波羅型的藝術。狄奧尼索斯精神則是酒神的酩酊大醉,它在狂歌醉舞中忘記瞭人生的苦惱,從而感到生命的酣醉和歡悅。希臘的舞蹈和音樂,就是狄奧尼索斯型的藝術;而希臘的悲劇,則誕生於兩種精神的結合。一方面,它是動的,象音樂一樣,是苦悶從內心發出的呼號;另一方面,它又是靜的,象雕刻一樣,是一種光輝的形象。就在這二者的結合中,希臘悲劇在阿波羅的形象中拯救瞭狄奧尼索斯的痛苦;一些悲劇英雄如俄狄浦斯、普羅米修斯等,也從痛苦中得到提高。真正的悲劇精神就是用最大的痛苦去換取最高貴的人生,“崇高來自於對恐怖的克服”。象這樣的悲劇,純憑直覺,與理智無關。一旦當蘇格拉底的理性主義和“具有蘇格拉底美學觀點的詩人”歐裡披德出現,希臘的悲劇就衰落,讓位給喜劇詩人阿裡斯托芬。因此他認為科學與道德阻礙生活,藝術則發揚生活,肯定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