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梅利葉

  18世紀法國唯物主義哲學傢,無神論思想的早期代表,空想社會主義者。

  生平與著述 梅利葉誕生於法國香檳省,從幼年起一直接受宗教教育,畢畢業於宗教學校,23歲開始作教士,從1688年12月起擔任低級教區的神甫。此後40年,一直住在偏辟的鄉村。在梅利葉生活的17世紀末~18世紀初,教會和封建王朝的殘酷統治,使法國日益陷入深刻的社會危機,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發展,更給封建社會固有的農民與封建勢力的矛盾註入瞭新的因素,終於促成18世紀法國啟蒙運動的蓬勃發展,梅利葉就是這一偉大運動的先鋒戰士。他接近下層群眾,目睹農民和無產者群眾遭受封建壓榨和資本剝削雙重苦難的不幸命運。同時,他身為神甫,對天主教會維護封建專制統治的反動本質有深切認識,認為要打破封建秩序,必須首先撕下封建制度的神聖外衣,打碎天主教強加給人民的精神枷鎖。為此,他在晚年秘密寫成3卷《遺書》。《遺書》是梅利葉唯一的著作,其中全面論述瞭他的唯物主義哲學思想和對宗教神學的批判。

  唯物論哲學思想 梅利葉唯物主義哲學的出發點是現實世界的起源或本質問題,即所謂世界的“始因”問題。他意識到這一哲學問題的重要性,認為“始因”問題是全部哲學鬥爭的核心。梅利葉以素樸的形式觸及到物質決定精神還是精神決定物質這個哲學基本問題。他發展瞭古代素樸唯物主義的原子論思想,吸收瞭R.笛卡爾宇宙生成論的合理因素,提出:自然界的一切存在物都是由“物質微粒”構成的,無限多最小的物質粒子永恒地有規則或無規則地旋轉、運行、聚集、變化,形成瞭一切物質存在物,大到日月星辰,小至生物機體的細微結構。他強調“無不能生有”,自然界是“自然而然存在的”,神學傢虛構的所謂精神存在物“上帝”既不能創造也不能影響客觀存在著的運動不息的物質世界。

  梅利葉不但用“物質粒子”的永恒存在和運動來說明世界的物質性,而且認為人的精神或靈魂也是物質或物質的“變形”。他說,與人體各有形部分的粗物質相比較,靈魂隻是人體裡比較細致和比較活動的物質。由於科學發展水平的限制,梅利葉在當時不可能弄清楚感覺、思維等人類精神活動的生理基礎和本質屬性,他把精神活動等同於物質運動,混淆物質與意識的質的區別,這固然是不科學的,但他卻象古代原子論者德謨克利特、伊壁鳩魯(見伊壁鳩魯和伊壁鳩魯學派)等人一樣,堅持瞭唯物主義的一元論。

  梅利葉還提出瞭“物質自動”的著名論斷。他認為,構成萬物的物質微粒有“固有運動”的屬性,正是物質微粒沿直線、弧線或圓周運動,形成物質的“渦流”,才形成各種物體。因此世界萬物的成因就已決定瞭它們具有運動的能力,萬物變化是“物質自動”的結果,並不需要假設上帝來推動。

  梅利葉的唯物主義哲學思想具有素樸性和直觀的特點,缺少當時自然科學已能提供的某些科學論證,論述上也有不夠精確的地方,但他在十八世紀法國唯物主義哲學中獨樹一幟,產生瞭深遠影響。

  對宗教的批判 梅利葉不僅立足於唯物主義的自然觀,全面否定瞭上帝存在論、上帝創世說等一系列宗教教義,他的批判還深入到聖經和神學著作內部,利用宗教觀念的矛盾,深刻揭露所謂神性、天啟、奇跡和靈魂不死等宗教信條的荒謬。他針對天主教關於“原罪”的說教尖銳指出:僅僅由於亞當和夏娃偷吃瞭兩個果子這樣一點小事就要永久懲罰人類的世世代代,表明上帝不僅殘暴,更談不上無限完善。這樣的上帝和原罪說純屬無稽之談。

  梅利葉還揭露瞭宗教在政治上的反動性。他說封建專制政府和天主教會就象兩個互相庇護的小偷。政府維護最荒謬的宗教,宗教支持最壞的政府;封建制度支配人們的肉體,宗教神學則控制人們的靈魂。他列舉大量事實揭露天主教長期愚弄、欺騙、麻痹法國農民和其他勞動群眾的反動面目,無情地撕下瞭教會為國王和貴族殘酷剝削和壓迫人民所披的神聖外衣,指出宗教在維護封建秩序方面起著特殊的反動作用。

  梅利葉雖然正確指出,宗教是“反自然的世界觀”,揭露瞭宗教的欺騙性和反動性,而且提出瞭消滅一切宗教迷信的革命口號,但是唯心主義的歷史觀(見歷史唯心主義)使他不能真正揭示宗教產生的社會歷史根源和階級根源,也找不到消滅宗教的正確途徑,他隻是膚淺地把宗教產生和傳播的原因歸結為“盲從和欺騙”,這是梅利葉對宗教批判的不足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