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寧主義的有機組成部分,馬克思主義倫理思想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的繼續和發展。列寧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揭露瞭帝國主義階段的資產階級腐朽道德及其虛偽理論,澄清瞭馬克思主義關於倫理道德問題的根本觀點,闡明瞭無產階級道德的一系列根本問題和道德教育工作的基本原理。列寧倫理思想的最突出成就和集中表現,是他在歷史上最早把無產階級道德同這個階級實現共產主義的歷史使命聯繫起來,將其正式命名為共產主義道德,創立瞭關於無產階級的共產主義道德的學說。列寧的倫理思想,主要要包含在他的《什麼是“人民之友”以及他們如何攻擊社會民主主義者?》、《民粹主義的經濟內容及其在司徒盧威先生書中受到的批判》、《國傢與革命》、《偉大的創舉》、《青年團的任務》等論著中。

  關於倫理道德的根本觀點 列寧十分強調馬克思主義的決定論思想和關於自由與必然的辯證觀點,把它們看作正確理解倫理道德問題的基本思想武器。他堅決反對把意志自由作為倫理學的基礎,認為人的行為同他賴以生活的社會歷史條件之間有著因果制約性,在階級社會中人的行為同他所從屬的階級的生存條件之間也有因果制約性,否則,就會造成忽視現實社會生活中發生的階級鬥爭的空想或空洞道德。列寧針對俄國“合法馬克思主義者”抹煞階級矛盾、反對無產階級革命的觀點,指出馬克思主義在理論方面使倫理學的觀點從屬於因果性原則,在實踐方面把倫理學的觀點歸結為階級鬥爭。他還認為,承認上述因果制約性,並不排除人在選擇自己行為時的相對獨立性,承認道德的必然性,並不否定人的自由,也不否認人對自己行為的責任。他指出,決定論思想絲毫不消滅人的理性、人的良心以及對人的行為的評價。相反,隻有根據決定論的觀點,才能做出嚴格正確的評價,而不致把一切都任意推到所謂自由意志的身上。列寧的觀點,貫串於他的全部倫理思想之中,創立瞭關於共產主義道德學說的最重要的理論基石。

  共產主義道德的基礎 列寧堅持馬克思主義關於道德是一定社會經濟狀況的產物的觀點,闡明瞭共產主義道德的基礎。

  他指出:占有固著於土地上的農奴的剩餘勞動的制度樹立瞭農奴主的道德,為貨幣占有者做工的“自由勞動”的制度樹立瞭資產階級道德。僧侶、地主和資產階級假借上帝的名義說話,都是為瞭進行欺騙,貫徹他們的利益。共產主義道德則是從無產階級階級鬥爭的利益中引申出來的,它完全服從於無產階級的階級鬥爭利益。這種利益的最高表現,在於實現人類最崇高的理想、建立共產主義的社會制度。列寧明確提出,為鞏固和完成共產主義事業而鬥爭,是共產主義道德的基礎。共產主義道德作為一種與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經濟條件相適應的社會意識形式,一方面,隻有為共產主義事業而鬥爭的偉大實踐,才為其開辟形成和發展的廣闊源泉,促使其不斷完善;另一方面,隻有通過每個人為共產主義事業而鬥爭的實踐活動,才會現實地成為個人自覺遵守的行為準則。

  共產主義道德的主要原則 列寧認為,共產主義道德原則的實質,在於反映建立在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公有制基礎上的、完全新型的人與人之間的社會關系。他十分強調要努力消滅“人人為自己,上帝為大傢”這個可詛咒的常規,而把“人人為我,我為人人”作為基本原則,灌輸到群眾的思想中去,變成他們的習慣和生活常規。他還非常強調要改造舊的勞動習慣和風氣,積極提倡為社會造福的不計報酬的共產主義勞動態度,逐步使勞動成為人們健康的身體的自然需要;要繼承和發揚千百年來鞏固起來的對自己的祖國的一種最深厚的感情,即愛國主義,同時必須同無產階級的國際主義統一起來。所有這些,就是列寧基於現實社會生活所確定的共產主義道德的最主要的原則。

  共產主義道德的階級性問題 對共產主義道德階級性問題的具體論述,是列寧倫理思想的又一個重要內容。他運用馬克思、恩格斯關於道德的階級性的理論,揭示並論證瞭共產主義道德的階級實質:①共產主義道德是一定社會物質生活條件的反映,代表或體現這種條件的是資本主義大生產所創造、組織、團結、訓練、啟發和鍛煉出來的無產階級;②共產主義道德是為人類社會升到更高的水平,為人類社會擺脫勞動剝削制度服務的,而這正是無產階級階級利益的集中反映;③共產主義道德的道德語言具有特定的涵義,即使使用對立階級道德語言中的同一詞匯,由於使用的目的不同而所包含的內容也不同,這同樣是無產階級階級利益和需要的反映。列寧認為,隻有到瞭共產主義社會的高級階段,共產主義道德的這種階級性實質才會根本改變。那時人們將習慣於遵守數百年來就知道的、數千年來在一切處世格言上反復談到的、起碼的公共生活規則。而在此以前,共產主義道德將始終是無產階級團結廣大勞動群眾,批判和戰勝一切剝削階級道德的銳利武器。

  列寧強調共產主義道德的階級性,但並不否認它應當繼承人類歷史上優秀的道德遺產。相反,共產主義道德作為無產階級文化的有機組成部分,在他看來,應當是人類在其發展過程中創造出來的全部知識合乎規律的發展。

  共產主義道德的社會作用 列寧堅決反對把道德看作是社會發展決定因素的觀點,又十分重視共產主義道德對現代社會發展和人類解放的巨大作用,並且具體論述瞭這種作用在無產階級革命的各個發展階段的不同表現。他認為,在無產階級取得政權以前,正在形成中的共產主義道德,其作用在於啟發和提高無產階級和其他勞動群眾的革命覺悟,激發他們對於反動統治的階級仇恨,鼓舞他們戰勝地主、資本傢的奮勇鬥志,堅定他們建立新社會的必勝信念;在俄國十月社會主義革命勝利以後,以星期六義務勞動為典型表現的共產主義道德新幼芽,對於清除剝削階級利己主義道德的影響,提高社會主義勞動生產率和鞏固新政權,具有重要的意義;隨著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不斷發展,日益豐富和完善的共產主義道德,將成為越來越多的人自覺遵守的行為準繩,其作用范圍也將逐漸擴展和深入到人們生活的最廣泛的領域。列寧還指出,到瞭社會生產力高度發展,消滅瞭三大差別,人們對於人類一切公共生活的簡單的基本規則從必須遵守變成習慣於遵守的時候,從共產主義社會的第一階段過渡到它的高級階段的大門就會敞開,那時候,共產主義道德將變成全人類的道德,它將起著保證全體成員進一步自由地全面地發展的作用。

  關於共產主義道德教育 列寧的倫理思想包含有關於共產主義道德教育的意義、目的、內容、任務、途徑、方法等方面的問題,提出瞭關於無產階級道德教育工作的基本理論。在他看來,共產主義道德的巨大作用決定瞭進行這種道德教育的重要意義,因而他強調,要使培養、教育和訓練現代青年的全部事業成為培養青年的共產主義道德的事業。他指出,進行這種教育的主要目的,是鍛煉嚴整的革命人生觀,把人們吸引和組織到無產階級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的隊伍中去。為此,列寧認為共產主義道德教育的內容決不是灌輸關於道德的各種美麗動聽的言詞和準則,而應當聯系實際宣傳共產主義道德的各個原則及其實質,以期實現使之成為人們自覺遵守的行為準則的任務。他還認為,為鞏固和完成共產主義事業而鬥爭,既是共產主義道德的基礎,也是進行這種道德教育的基礎。因此,他十分強調在這種實踐中加強鍛煉,把它看作有效地進行共產主義道德教育的根本途徑。在方法上,他註重道德榜樣的作用,強調開展積極的思想鬥爭,主張把共產主義道德教育同知識教育結合起來,同革命隊伍的自覺紀律教育結合起來,並以此作為培養和造就共產主義者的重要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