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啟超

  中國近代政治傢、思想傢。字卓如,號任公。廣東新會人。光緒十五年(1889)舉於鄉。後師事康有為。光緒二十一年積極參加康有為發起的“公車上書”活動。光緒二十二年在上海主辦《時務報》,先後發表《變法通議》、《古議院考》、《論論君政民政相嬗之理》等重要文章,系統地宣傳變法維新思想。光緒二十三年主講湖南時務學堂,提倡民權、平等、大同之說,發揮保國、保種、保教之義。光緒二十四年五月(1898.7)被光緒皇帝召見,奉旨以六品銜辦譯書局事。戊戌政變後,逃亡日本,先後創辦《清議報》、《新民叢報》,發表《新民說》、《論中國學術思想變遷之大勢》、《新史學》等論著,大力宣傳資產階級的民權、自由、平等、愛國、利民、勇敢進取等思想,對當時中國年青一代產生瞭廣泛的影響。

  20世紀初,當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潮流興起以後,約從光緒二十九年起,梁啟超公開與以孫中山為代表的革命民主派相對抗。他反對暴力革命,認為暴動主義足以亡中國,鼓吹“與其共和,不如君主立憲;與其君主立憲,又不如開明專制”。五四運動前後,他與張東蓀等相呼應,反對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反對社會主義。1920年以後,他以主要精力從事學術研究,寫出瞭《清代學術概論》、《先秦政治思想史》、《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等著作。

  梁啟超著述甚豐,大部匯編為《飲冰室合集》,共有148卷。

  梁啟超擁護C.R.達爾文進化論。他說,宇宙間的一切事物“莫不變”,就自然界來說,“晝夜變而成日,寒暑變而成歲;大地肇起,流質炎炎,熱熔冰遷,累變而成地球,海草螺蛤,大木大鳥,飛魚飛獸,袋獸脊獸,彼生此滅,更代迭變,而成世界”。人事也同樣是變的,“貢助之法變為租庸調,租庸調變而兩稅……上下千歲,無時不變,無事不變”。因此他認為,“變”是天下古今之“公理”。他說,當今是“萬國蒸蒸,日趨於上,大勢相迫”,國傢的治法是非變不可的,“變亦變,不變亦變”。他的這種議論,為變法維新提出瞭重要理論根據,在當時起到瞭震聾發聵的作用。

  梁啟超還把進化論應用於歷史領域,形成瞭他的新史學理論。他認為,“歷史者,敘述人群進化之現象而求得其公理公例者也”。他明確地批判瞭中國古代從孟子以來的“治亂相嬗”的歷史循環論,認為社會歷史的進化並非是直線前進的,而是螺線上升的,並指出:“吾中國所以數千年無良史者,以其於進化之現象見之未明也”。但他認為推動人類社會歷史進化發展的,不是人民群眾,而是少數英雄人物,說“舍英雄幾無歷史”。

  梁啟超哲學思想的本質是唯心主義的。在他看來,隻有“心”才是實在的,他說:“境者心造也,一切物境皆虛幻,惟心所造之境為真實。”又說:“思想者,事實之母”。他相信佛教所謂的“三界惟心之真理”。他的唯心主義宇宙觀反映瞭資產階級維新派軟弱無力的階級本質。但在某種限度內他又不能不正視一些客觀事實,如他說:唯心論是要把“所有物質的條件和勢力一概否認,才算徹底,然而事實上那裡能做到。自然界的影響和限制且不必說”,“生活條件的大部分是物質,既生活便不能蔑視他瞭”。這表明他的唯心主義思想並不十分徹底。(見彩圖)

梁啟超(1873~1929) 東彥繪

梁啟超手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