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清代畫傢石濤關於繪畫理論的著作。又名《石濤畫語錄》或《苦瓜和尚畫語錄》。石濤活動於康熙年間(17世紀後半期至18世紀初),生卒年尚難確考。他曾出傢為僧,信奉禪宗,所以此書仿歷代禪師語錄之例,題為《畫語錄》。全書共分18章,從哲學的角度論述瞭繪畫藝術問題,在中國歷代畫論中是一本最有理論系統和美學色彩的著作。

  《畫語錄》的中心思想是“一畫”論。所謂“一畫”論,不僅含有線是中國繪畫的基礎的意思,而且同《周易》、道傢、禪宗關關於宇宙本體和萬物生於“一”的哲學思想相聯系。“一畫”使始初的渾沌未分的宇宙成為有形可見的各種事物,因此繪畫是以筆墨描繪天地萬物的。“一畫”是繪畫、書法藝術的一切規律由之產生的始基和根源。畫傢掌握瞭“一畫”之理,就能象“天之造生,地之造成”那樣描繪出宇宙萬物,而無不符合於自然的法則和情態。這種說法把藝術創造的規律和天地萬物產生、形成的規律混而為一,顯然帶有神秘色彩。但在另一方面,“一畫”論又包含有重要的美學意義。首先,它發揚瞭藝術創造的能動性。《畫語錄》說:“我有是一畫,能貫山川之形神”,“山川脫胎於予也,予脫胎於山川也”。掌握瞭“一畫”之理的畫傢,其創造既源於自然而又超越自然。主觀的“心”的表現處處與自然吻合、一致,同時又高於自然。《畫語錄》在藝術規律與自然規律的關系、藝術創造中人與自然的關系的處理上,體現瞭中國哲學所特有的天人合一的思想。其次,依據“一畫”論,藝術創造規律根源於天地生成變化的規律,因此,不能認為藝術規律是由某個古人所制定的一成不變的東西。從這個根本觀點出發,《畫語錄》抨擊瞭明清畫壇上普遍存在的死守古法、因襲模仿的假古典主義,宣稱“我之為我,自有我在”,主張面向自然,進行大膽創造。這種尊崇自我的思想,同明代後期以李贄、袁宏道等人為代表的個性解放的思潮有著明顯的聯系,對後來的“揚州八怪”以至近代中國許多畫傢產生瞭積極的影響。

  《畫語錄》的版本很多,其中以刻於乾嘉年間(18世紀末至19世紀初)的知不足齋叢書本為最早,是後來各本所從出。1961年發現瞭石濤手寫的精刻本《畫譜》。據考是石濤晚年局部重改《畫語錄》的成果,也有人持相反的看法。(見彩圖)

魯迅自費出版的《凱綏·珂勒惠支版畫選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