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辻哲郎

  日本近代唯心主義哲學傢、倫理學傢。生於兵庫縣神崎郡一個農村醫生的傢庭。1912年畢業於東京帝國大學哲學科;1920~1949年先後任東洋大學、京都帝國大學和東京帝國大學的教授。他曾經是日本學上院院士、日本倫理學會會長。。

  和辻倫理思想的哲學基礎是存在主義。早在1913年他寫瞭《尼采研究》。1915年著《澤倫·基爾凱戈爾》,介紹和分析德國哲學傢F.W.尼采和丹麥哲學傢S.克爾凱郭爾的思想。這兩本書對日本的存在主義哲學研究起瞭開拓的作用。1927年他在德國留學期間,德國存在主義哲學傢M.海德格爾的《存在與時間》給他以深刻的影響。他從存在主義的觀點出發,運用解釋學的方法,試圖建立他的人學體系。他認為:脫離社會的純粹個人是不存在的,因此人具有個體的和社會的二重性,它決定瞭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是最直接的存在;單個的人至少需要以另一個人的存在為條件,社會有兩類基本的共同體:以夫妻、父母、子女、兄弟、姐妹構成的人倫共同體和以居住在同一地區的傢庭構成的地域共同體,而由各地域擴展而成的國傢則是社會的最高共同體。日本人把社會看作“外”,而把傢庭看作是區別於社會的“內”,在傢庭這個“內”,人們可以享受無隔閡的愛,而且能舍棄生命以維護傢庭名譽。

  和辻的倫理學說被稱為“和辻倫理學”,它得到天皇專制主義者的贊揚,同時受到進步學者的批判。

  和辻的主要著作還有:《日本精神史研究》(1926)、《作為人學的倫理學》(1934)、《風土(人學的考察)》(1935)、《倫理學》(3卷,1937~1949)、《日本倫理思想史》(2卷,1952)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