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邏輯從不同角度出發對可作為直言命題的主、謂項的概念所作的劃分。

  單獨詞項和普遍詞項 其外延是單獨事物的詞項稱為單獨詞項,也稱個體詞項,如“魯迅”、“月球”等。有些單獨詞項使用瞭時間空間方面的限制詞,如“甲午海戰”;或者包括瞭表示最高程度的形容詞,如“世界最高峰”;或者包括瞭序數詞,如“第一個到達南極的人”;或者包括瞭“這個”、“那個”等指示詞,如“地球的那個衛星星”。它們能夠指示特定的、單獨的事物,叫做摹狀詞。其外延是若幹事物組成的類的詞項是普遍詞項,如“商品”。形容詞如“紅的”表達普遍詞項,其外延是一切紅色的事物組成的類。動詞如“種植”也表達普遍詞項,其外延是一種生產活動。詞組“《共產黨宣言》的作者”也表達普遍詞項,其外延不是單個個人。

  集體詞項 集體或稱集合體與由構成刻集體的個別事物所組成的類,是不相同的。如森林這個集體不同於樹林這個類;工人階級這個集體不同於工人這個類。反映集體的詞項是集體詞項或稱集合詞項。有的集體詞項是單獨的,如“中國人民解放軍”;有的集體詞項是普遍的,如“森林”、“民族”。在思維過程中,容易混淆由某一語詞所表達的集體詞項與由這個語詞所表達的由構成這個集體的個別事物所組成的類的普遍詞項。例如,在“魯迅的小說最長不過三萬字”中的“魯迅的小說”屬於普遍詞項,而不是集體詞項;但“魯迅的小說不是一天可以讀完的”中的“魯迅的小說”,則是單獨的集體詞項。

  正詞項和負詞項 也稱肯定詞項和否定詞項。帶有否定詞“不”、“非”等的詞項是負詞項,負詞項反映不具有某屬性的事物,如“非金屬”。不帶有否定詞的是正詞項,正詞項反映具有某種屬性的事物。詞項“A”的外延是類 A,負詞項“非A”的外延是類A的補類──類A'。補類總是相對於某一特定范圍的,這個范圍稱為論域。如以化學元素為論域,“非金屬”僅指氧、碳等元素,而不指動物、房子等事物。

  絕對詞項和相對詞項 反映具有某種性質的事物的詞項是絕對詞項,如“商品”。反映某種關系的事物的詞項是相對詞項,如“剝削者”與“被剝削者”、“原因”與“結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