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定的政治文化形成、維持和變化的過程。

  “政治社會化”這一術語最先出現在20世紀50年代的美國。此後,一些西方政治學者開始對政治社會化進行瞭較系統的研究,陸續出版瞭一些專著,逐漸使這一概念成為當代政治學的一個重要概念。西方學者對這一概念的定義不完全一致,一般認為,政治社會化與政治文化、政治心理的傳習有關,它對維持或變革政治體系有重要的影響。

  政治社會化對維持或變革政治體系的重要影響主要要表現在:①對個體來說,政治社會化是一個人特有的政治態度、政治情感、政治價值觀和政治認知模式的形成過程。它不僅使一個人形成瞭特有的政治觀念,而且對一個人參與政治的行為有決定性的影響。它使一個人學習和掌握在一定政治系統中擔任特定政治角色的知識、技能和行為模式。從這個意義上說,政治社會化同時是一個人政治入伍的過程。就政治文化的形成而言,政治社會化在個體的一生中所起的作用有所不同。一個人政治文化中情感性的成分多在早年的社會化過程中形成;而認知的成分則多在青年及成年期形成。②對社會來說,政治社會化是一定政治文化傳播和延續的過程。不同的社會有不同的政治社會化模式,它決定瞭該社會政治文化的總體性質。如西方學者認為,參與型的社會化過程導致民主的政治文化,被動型的社會化過程導致專制的政治文化。同一社會中也存在著不同方式的政治社會化過程,它使一個社會產生瞭各種亞政治文化,如一般公民的亞政治文化和行政官員的亞政治文化。因此,政治社會化影響一個社會的分化或聚合,造成區域、團體、階層性的政治歧異,決定一個社會的多元性或終極性。

  每個政治體系裡都有一些執行政治社會化功能的組織和機構,如傢庭、學校、教會、政府、政黨、大眾傳播媒介、社團等。它們分別以不同的方式影響公民的政治態度,向公民灌輸政治價值信念、傳授政治技能等。政治社會化的途徑可分正式的與非正式的兩種,前者指由專門的政治社會化機構進行的有意識的政治教育和正式的政治信息溝通;後者則指一個人所接受的非政治態度性的信息溝通,如一些基本的價值觀和情感傾向、審美定勢等。政治社會化的效果與一個人在政治社會化過程中所受刺激的連續性和強度有關。一般認為,各社會化組織和機構之間的一致性,對於有效地達成一種特定的政治社會化過程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一定的政治社會化過程與一定的政治文化相對應,穩定的社會化過程形成穩定的政治文化,動蕩斷續的社會化過程則形成不穩定的政治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