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用拔毒祛腐生肌藥。別名升丹、小升丹、三白丹、三仙丹。始載於《外科正宗》,原名升白靈藥法。本品採用三種基本原料藥煉製昇華而成,故名。

  制法和性狀 升藥的傳統制法是取水銀、火硝、白礬等量,先將火硝、白礬研細拌勻,置鐵鍋中,用文火加熱熔化,冷凝,再將水銀灑於表面,然後用瓷碗覆蓋,碗與鍋交接處,用濕棉紙密封,再以黃泥或赤石脂封固,碗底上放白米數粒,隨即用文火加熱,逐漸加大火力,至至碗底白米變成黃色時,再改用文火燒煉,至米色變焦時去火,放冷,除去泥沙,將碗取下,碗內周圍的紅色升華物為紅升,碗中央黃色升華物為黃升,鍋底留下的塊狀物,稱為升藥底。近年來,已有用溫度自動控制儀控制的電爐煉制法煉制升藥,較傳統制法操作簡便,成品率穩定,並大大減輕瞭煉制過程中汞毒的危害。升藥必須以磁瓶或有色玻璃瓶貯藏,避免強光照射及熱氣熏蒸,否則會析出水銀,使藥色變黑,影響療效。紅升又名紅粉。為橙紅色結晶性片塊或粉末。片塊狀者,一面光滑,略有光澤,一面較粗糙,如蜂窩狀。質脆,氣無。露置日光下顏色變深。粉末呈橙紅色。黃升為黃色或橙黃色塊狀或粉末,其他性狀同紅升。升藥底呈不規則板塊狀,乳白色至淡黃色,質硬脆,氣微臭,粉末乳白色。各地均有制造,以河北、湖南、湖北、江蘇等地產量較大。以貯存陳久者為佳。

  性味和功能 本品味辛,性熱。有大毒。功能提膿拔毒,祛腐生肌,殺蟲止癢。主治癰疽、疔瘡、下疳及一切惡瘡、瘺管、頑癬等證。

  成分和藥理 升藥主成分為氧化汞,另外尚含少量硝酸汞。其溶液在試管中對大腸桿菌、綠膿桿菌、乙型溶血性鏈球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等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應用和禁忌 凡一切瘡瘍肉色紫暗、瘡口堅硬、膿水淋漓、久不收口及成瘺管者,均可應用。紅升、黃升功用相同,但紅升性較猛烈。常以煅石膏與升藥(9:1)配用,以緩和其烈性,即九一丹,為外科常用的配方。一般瘡癤潰爛,可用此藥粉外摻;如瘡瘍形成瘺管者,則用紙捻拌藥粉插入瘺管中,可促使瘺管壞死脫落。疥癬瘙癢,本品可與硫黃、樟腦等研末塗擦患處,或配凡士林制成軟膏外搽。升藥底作用較小,主要用以殺蟲止癢,治疥瘡、頑癬。本品有腐蝕作用,不可內服。外用亦應微量,且不宜持久使用,以免損傷健康組織。患處接近於眼、唇、鼻部者忌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