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育正常的器官、組織或細胞體積縮小的現象。首先是細胞體積縮小,從而由萎縮細胞構成的組織或器官的體積也縮小,且往往伴有細胞數目的減少、代謝率降低及功能減弱。

  萎縮可以是生理性的。生理性萎縮與年齡有關,如青春期後胸腺萎縮,婦女絕經後卵巢子宮及乳腺萎縮。老年人的大部器官重量常均減輕。但老年人有些器官的萎縮,如腦萎縮,可能與腦動脈粥樣硬化性血管管腔狹窄、血流供應減少有關。

  病理性萎縮可分為如下下幾種:①失用性萎縮。骨折後用石膏固定肢體,致局部肌肉因長時間不活動組織血液供給減少和物質代謝大大降低而萎縮。②神經性萎縮。脊髓灰質炎時肢體的萎縮,是由於部分脊髓前角神經元細胞死亡,由它們支配和營養的肌肉產生麻痹而逐漸萎縮。③壓迫性萎縮。組織或器官長期受外力壓迫(如腫瘤對附近組織或器官的壓迫,尿路阻塞時腎盂內積尿壓迫腎組織等),均可發生萎縮。組織或器官本身受壓迫的同時,也必然壓迫血管,減少血流的供應,這也是壓迫性萎縮的一個機理。④營養不良性萎縮。見於消化道梗阻(長期不能進食)或患有慢性消耗性疾病(嚴重結核病和晚期惡性腫瘤)的患者。這種萎縮是全身性的。脂肪組織首先發生萎縮,其次為內臟器官和肌肉萎縮。⑤內分泌性萎縮。垂體功能減退或發生嚴重破壞的病人(垂體腫瘤、結核或血管栓塞)可有性腺、性器官的萎縮,進而病人明顯消瘦、伴骨、腎上腺、甲狀腺等萎縮,且這些器官功能降低。長期使用腎上腺皮質激素治療的病人,腎上腺也可發生萎縮。

  萎縮的細胞其亞細胞結構,如線粒體、肌絲、內質網等也減少,在生物化學上可出現蛋白質合成減少,分解代謝增強,或兩者兼有。這與一些激素、如胰島素、甲狀腺素、腎上腺糖皮質激素、前列腺素等與蛋白質代謝有重要關系的激素分泌減少有關。萎縮的細胞中可含有自噬泡,泡中含細胞器的膜碎片。自噬泡與溶酶體融合之後,膜碎片被水解酶消化(萎縮中的細胞內蛋白水解酶濃度增高)。如果細胞膜碎片不能完全被消化,其殘留部分仍由膜包繞著,則光學顯微鏡下呈棕黃色顆粒,稱為脂褐素。萎縮的心、肝由於含大量脂褐素而呈褐色,故稱褐色萎縮。

  若萎縮發生的時間較短或程度較輕時,在原因消除後,萎縮的細胞可以恢復原狀。高度萎縮的細胞逐漸發生變性、壞死、消失,最後由纖維或脂肪組織所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