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多種疾病使兩腎在短時間內喪失排泄功能,表現為少尿(尿量<400ml/d)或無尿(尿量<50ml/d),電解質和酸堿平衡失調和急驟發生的尿毒癥。亦有呈非少尿型者。簡稱為急性腎衰,是一組綜合征。處理及時、恰當,腎功能可恢復。極重癥或處理不當時可致死或轉為慢性腎功能不全。急性腎衰包括下述三種情況:①腎前性氮質血癥。因血容量不足或心功能不全使腎血灌註不足、腎缺血,導致少尿和血尿素氮升高(>25mg/dl)、肌酐升高(>2.0mg/dl)。當腎血灌註增加後,腎功能能可立即恢復,若腎缺血嚴重和(或)持續時間超過兩小時,則可發展為腎性腎功能衰竭。②腎後性腎功能衰竭。結石、腫瘤或前列腺肥大使雙側尿路發生急性梗阻,引起腎盂積水,壓迫腎實質,或因反射性腎血管收縮使腎缺血,或因尿流不暢繼發感染,使腎功能衰竭。若能及時解除梗阻因素,腎功能亦可恢復。③腎性腎功能衰竭。多見於下述情況:急性腎小球疾患,如鏈球菌感染後腎炎、急進型腎炎、狼瘡性腎炎;急性間質性腎炎,由嚴重敗血癥、急性重癥腎盂腎炎及藥物過敏所致;急性腎血管疾患,包括由惡性高血壓等所致的腎臟小動脈炎、溶血性尿毒癥綜合征及雙側急性腎動脈或腎靜脈血栓形成所致;急性腎小管疾患,其中以腎小管壞死最為多見;此外,慢性腎疾患,在某些誘因(感染、水及電解質紊亂、失血或心力衰竭等)作用下,腎功能急驟惡化亦可引起急性腎功能衰竭。

  病因 腎中毒與腎缺血為主要病因。

  ①腎中毒:腎毒性物質直接作用於腎小管引起腎小管壞死。腎毒性藥物(如慶大黴素、新黴素、卡那黴素、鏈黴素、磺胺藥、速尿及 X射線造影劑等)、嚴重細菌感染敗血癥時的細菌內毒素、重金屬(如汞、鉛等)以及其他毒物(如四氯化碳、乙二醇、魚膽毒、蕈毒、蛇毒及蜂毒等)均可致病。

  ②腎缺血:引起腎前性氮質血癥的各種因素持續作用於腎,使腎缺血、缺氧、導致腎性腎功能衰竭。

  ③急性血管內溶血:誤型輸血、藥物(避孕藥)及金屬中毒(硫酸銅)等均可引起急性血管內溶血、釋出大量血紅蛋白,引起血紅蛋白尿,血紅蛋白堵塞腎小管以及紅細胞破壞釋出的毒素均可使腎功能急驟惡化。

  ④肌紅蛋白尿:肌病、擠壓傷、燒灼使大量橫紋肌溶解引起肌紅蛋白尿,肌紅蛋白堵塞腎小管以及肌肉損傷時釋出的毒素均可導致急性腎功能衰竭。

  發病機理 急性腎衰病程分三期。初期指病原作用後6小時內,腎小管上皮細胞受損傷和開始壞死,持續期指6小時後,腎小管廣泛壞死,少數腎小管上皮細胞開始修復和再生。修復期見大量腎小管上皮再生和修復,直至結構和功能恢復正常。初期,腎血管持續收縮使腎血流減少是引起少尿的主要機理,持續期,腎小管被壞死脫落的細胞碎屑、蛋白質所阻塞及因腎小管壞死、基膜斷裂,使腎小管內液反漏入腎間質是引起少尿的重要原因,此時腎血灌註量並不少。實驗證明,腎小球損傷使超濾系數下降引起少尿的作用則很輕微。

  非少尿型(尿量多在1000ml/d左右)較少尿型的腎損傷輕,多由腎毒性物質所致,個別腎單位的腎小管未被管型阻塞且腎小球濾過率亦較高,而腎小管受損使水回吸收減少,故尿量不少。

  臨床表現 分三期:

  ①少尿期。起病後尿量迅速減少或無尿,持續7~14天。尿少使鉀排出少引起高鉀血癥(血鉀>6mmol/L)。患者煩躁、憋氣,肌張力低或有肌震顫、心率減慢,出現房室傳導阻滯,重癥可心跳驟停、死亡。少尿使水瀦留,引起全身浮腫,血壓升高,重癥可死於心力衰竭、肺水腫或腦水腫。因腎小管排氫泌氨功能喪失,引起代謝性酸中毒,出現惡心、嘔吐、呼吸深大、重者昏迷、死亡。因少尿使含氮廢物排出減少,血尿素氮逐日升高,伴血肌酐升高,出現尿毒癥癥狀,食欲減退、惡心、嘔吐、腹瀉、抽搐、昏迷,甚至死亡。常伴有輕度貧血及出血,大出血可致死。少尿期患者抵抗力弱,易發生肺部、泌尿道及皮膚感染。

  ②多尿期。腎小管上皮開始再生修復但濃縮功能仍差,故尿比重低(<1.015)。血尿素氮仍高,因滲透利尿作用使尿多(尿量>2500ml/d),持續1~3周。多尿一周後血尿素氮、肌酐漸下降,癥狀好轉,水腫退,血壓降至正常。但持續多尿,可引起脫水、低鉀及低鈉血癥,而致死,故應嚴密監護。

  ③恢復期。尿量減少至正常(1500ml/d),血尿素氮、肌酐、鉀、鈉均降至正常。但腎小管功能及結構的恢復正常約需3~6個月,甚至一年之久,部分未能恢復正常的病例,轉為慢性腎功能衰竭。

  非少尿型雖尿量不少,但血尿素氮、肌酐卻逐日升高並出現尿毒癥癥狀,因腎損傷較輕故預後較好。重癥少尿型(見於敗血癥、胎盤早剝或溶血性尿毒癥),因少尿期長或完全無尿、或雙側腎皮質壞死,使腎功能難以恢復、預後差,需用透析療法維持生命。

  診斷 凡起病急驟,B超示兩腎不小,有少尿或無尿及急性尿毒癥者即可診斷本病。凡有尿路梗阻因素、突然無尿,B超示兩腎大,有腎盂積水或結石征象者應診為腎後性急性腎衰。腎前性氮質血癥的少尿和急性腎小管壞死少尿之鑒別如表所示。

腎前性氮質血癥的少尿和急性腎小管壞死少尿之鑒別

  急性過敏性間質性腎炎有藥物過敏史,發熱、藥疹,末梢血及尿中嗜酸性白細胞增多可助診斷,急性腎小球疾患各有其特殊臨床表現及化驗證據,尿蛋白+ + + ~+ + + + ,尿中紅細胞及管型多。腎動脈及腎靜脈造影可助診斷大血管疾患所致急性腎衰。凡不能確診和制訂治療方案者,應作腎活體組織檢查。

  治療 分以下幾個方面:

  ①針對病因予以治療。補液、擴容(輸液或輸血等)以糾正腎前因素。解除腎後性梗阻因素。急性重癥腎小球疾患常需大劑量激素沖擊治療後改口服潑尼松或配合細胞毒藥物、抗凝劑等,可使病情緩解。急性過敏性間質性腎炎應立即停藥。禁用腎毒性藥物。急性腎小管壞死可待自然修復。

  ②少尿期。嚴格限制入液量,入液量以“量出為入”為原則。每日入液量應為500ml加前一日尿量加顯性失水(嘔吐物、糞便、引流液、滲出液量等)。發熱者,體溫每增1℃,入量應增100ml/d。限鈉攝入量,約0.5g/d。高鉀者應限攝入含高鉀的食物及藥物,將血鉀控制在6mmol/L以下。靜點10%葡萄糖加胰島素(按5:1給)可使細胞外鉀進入細胞內。靜點4.5%碳酸氫鈉或乳酸鈉可糾正代謝性酸中毒。因尿素氮高故應限制蛋白質入量(<0.5g/kg/d)。供給足夠熱卡(2500cal/d)飲食,碳水化合物量需超過100g/d及補充必需氨基酸以糾正負氮平衡,以利組織再生修復和機體的康復。

  透析療法可脫水、消腫,降低血尿素氮、肌酐及血鉀,糾正酸中毒;改善癥狀及心功能,以渡過少尿或無尿難關。腹膜透析經濟、簡便,血液動力學變化小、療效好,應首選。凡腹部外傷、腹部皮膚有廣泛感染難以放置腹膜透析管及高分解狀態者(因發熱、感染、嚴重創傷等使血尿素氮上升>30mg/d)應作血液透析治療。

  加強護理:積極控制並發癥(如感染、心衰、心律紊亂及消化道出血),可降低死亡率。

  ③多尿期。初始一周內仍按少尿期處理,待血尿素氮、肌酐降低接近正常後,可增加蛋白質入量。嚴格監測尿量、體重、電解質及酸堿平衡。持續多尿應註意補液、糾正低鉀或低鈉血癥。

  ④恢復期。註意加強營養、加強鍛煉以利病體康復,定期復查腎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