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強迫現象為主要癥狀的一種神經癥。簡稱強迫癥。表現為反復出現的思想、表像和企圖,這些現象固然出於病人內心,但病人卻不認為是自願產生的,並試圖努力控制和擺脫,卻總不成功,因此感到焦慮和痛苦。本病多於青年時期發病,無性別差異,智力水準高者發病率亦高。起病緩慢,病程長,生活平靜或閒暇時癥狀加重,生活或工作任務緊張吸引瞭註意力可使癥狀減輕。

  病因和發病機理 如果一個人感到他的某某種觀念或驅動系源於自我,同時又有心不由己的體驗,這便叫做自我強迫。但自我強迫並不一定是痛苦的,也不一定是病態。如果一個人感到他對自我強迫必須加以壓抑或控制(意識的抵抗),實際上也這樣做瞭,但同時卻十分緊張不安,感到苦惱,這就構成強迫癥。可見,強迫癥是一種典型的意識的心理沖突。S.弗洛伊德強調無意識機制,忽視自我強迫作為意識現象的特征。這就混淆瞭強迫癥與強制現象之間的區別。強制現象不是自我強迫,可見於大腦器質性病變和精神分裂癥,如強制性哭笑,強制性思維等。

  強迫性神經癥與一定的人格有密切聯系;多數病人病前有強迫人格。強迫人格的特點是不完善感、不安全感和不確定感這三種體驗及相應的行為模式。強迫人格可以是代償良好的,其條件是從周圍人得到足夠的支持和好評,或生活安定順利。此時病人很勤奮,工作有成效,盡管他付出的代價高於常人,但仍能感到滿意,自我控制良好,行為也不太過分。若遇一連串的挫折或重大的失敗,或者失寵於權威,人格便可迅速陷於代償失調,完美主義退變為假完美主義:追求完美幾乎完全停留在觀念階段而沒有有效的行動,行為失控而走極端,沒完沒瞭地自我鬥爭,也可以集中表現為某一特殊的強迫癥狀。

  臨床表現 表現為記憶、思維、情感、意向和行為方面的強迫現象反復出現無法擺脫。

  ①強迫觀念。較常見,包括強迫懷疑(懷疑自己行為的正確性,如門是否鎖好,燈是否熄滅等)。強迫對立觀念(接觸某些事物或詞句時腦中即出現相反的概念,如聽到“革命”、“和平”,即想到“反革命”、“戰爭”)等。

  ②強迫表象。腦中反復出現形象性的內容而不能擺脫,和強迫觀念不同,後者指抽象的思考,當然,二者可以並存。強迫回憶(反復浮現剛剛發生或早已過去的事,控制不住)大多可以歸到這一類,因回憶內容大多是形象具體而生動的。

  ③強迫恐懼。這是對自己的恐懼,病人害怕喪失自我控制能力,害怕會發病,害怕會幹出違反習俗甚至傷天害理的事來。與強迫意向的區別是,並沒有要行動的內在驅使,這類癥狀是很痛苦的。

  ④強迫意向。病人感到有一種強烈的內在驅使,馬上就要行動起來的沖動感,但並不直接轉變為行動,想要做的可以是某種小動作,也可以是自殺或殺人之類極其嚴重的行為,值得註意的是,即使病人感到要做的是無傷大雅的小動作,還是感到十分不安。

  ⑤強迫動作。可分為兩類。其一是屈從性強迫動作,如強迫懷疑引起的檢查或核對行為,污染的強迫觀念導致反復洗手,另一類是對抗性強迫動作,如為瞭對抗淫穢內容的強迫觀念而反復背誦道德箴言或政治口號、計數或默誦無關詞句也是常見的一種對抗方法。各式各樣的儀式化動作都可以起對抗強迫癥的作用。總之,強迫動作都是繼發性的,都是前述四種強迫現象引起的。

  強迫性緩慢是一種少見的臨床相。實為強迫多疑的一種表現。有時沒有經驗的醫生會誤認為緊張癥性木僵。強迫性緩慢照例是逐漸發展起來的,詳細詢問後可以得到某種典型強迫癥的既往史,而強迫性緩慢之逐漸發展跟過去的強迫癥之間存在著可理解的聯系。跟病人建立良好的關系後,病人談出的內心體驗更是典型的強迫癥性心理沖突。

  強迫性神經癥與強迫人格之間並沒有截然的分界線。有強迫人格特點的人出現強迫癥以後兩者之間更是難以區分。但鑒別這兩者有一定的治療和預後意義,因為對癥治療不能改變人格,強迫人格的特點是強求,對別人和對自己的強求,對別人的強求成功可以減輕對自己的強求,對自己強求造成的不快往往以對親人強求(任性)的方式發泄出來。強求有明確的目的,動機也是清楚的。強求自己本來不是目的而是手段,目的是避免社會懲罰和得到社會獎賞。這種手段的目的化硬是完美主義。強迫人格者的各種行為有個共同的根本特征,就是力求將自己和客觀環境置於控制之下,取得成功給自己和別人一種控制是必要而有效的假相,這使強迫人格者嚴重缺乏自知之明,一旦代償失調,出現行為失控,更促使病人加強自我控制,他不知道,行為失控正是控制過多的結果。

  強迫癥應區別於沖動控制障礙,後者之成為臨床病例或司法鑒定案例在於沖動變成瞭行動並造成瞭客觀危害(如偷竊、縱火等),病人在沖動轉變為行動的過程中體驗著快感和滿足,而擺在強迫癥病人面前的是一種兩難處境:控制是痛苦,不控制也痛苦。

  治療 應以系統的心理治療為主。

  行為療法的必要條件是病人願意合作,禁忌癥是病人有抑鬱心情。行為療法的靶癥狀是強迫動作。因此,單純強迫觀念不能用行為療法。行為療法若能結合傢庭治療,效果更好。

  患者伴有焦慮、抑鬱癥狀,可用抗焦慮藥和抗抑鬱藥治療。氯丙咪嗪對部分病人療效較好,被稱為抗強迫藥,但長期療效還有待追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