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膿性滲出性胸膜炎,胸膜腔內積膿。多繼發於肺部、食管、氣管、胸椎、膈下病變及全身敗血癥或因膿毒癥的膿毒栓子轉移到胸膜所致。過去急性膿胸的致病菌以肺炎鏈球菌、鏈球菌多見,近年來則以葡萄球菌、革蘭氏陰性桿菌為主。慢性膿胸是急性膿胸治療不及時或不適當,經過數月後即形成慢性感染,如結核性、阿米巴性、放線菌性膿胸;肺切除術後發生支氣管胸膜瘺;胸部盲管性外傷;胸腔內存貯有彈片、骨片、衣物殘屑;或胸外手術後遺留紗佈於胸膜腔內等。臨床表現有劇烈胸痛、高熱、寒戰、氣短、呼吸吸困難、紫紺等。

  膿胸多繼發於肺部炎癥,如肺炎、肺膿腫、肺結核、支氣管擴張癥感染波及胸膜;食道氣管瘺、胸椎旁寒性膿腫穿入胸腔;膈下膿腫或阿米巴肝膿腫經縱隔穿入胸腔;也可是胸部手術後的並發癥以及全身敗血癥、膿毒癥栓子的轉移所致。

  造成膿胸的致病菌過去多為肺炎鏈球菌、結核菌、鏈球菌等。目前因早期應用抗生素治療這些細菌引起的膿胸已少見。而金黃色葡萄球菌、大腸桿菌、綠膿桿菌、克雷伯氏桿菌等革蘭氏陰性桿菌、腸源性厭氧菌、產氣桿菌引起的膿胸漸增多。本病男性患病多於女性,右側多於左側。

  急性膿胸時胸膜充血、水腫、滲出為漿液性以後變為膿性、胸膜上有一層纖維素而失去光澤。慢性膿胸沉著在膿腔的纖維素,初期尚易與胸膜分離,隨著纖維細胞和血管內皮細胞侵入,使纖維層日益增厚,逐漸機化形成瘢痕,厚度可達數厘米,緊束肺臟而不能擴張,膿腔不能閉合。

  造成急性膿胸的原因是延誤診斷或治療方法不當,使肺炎的治療遷延不愈,發生胸腔感染而變成膿性。故多見於胸部原來病變癥狀已減輕,再次出現惡寒、高熱、胸痛、體重減輕、白細胞數再度增高,提示並發瞭膿胸。

  膿胸側有積液體征,呼吸運動減弱,全胸或肺下部叩診呈濁音、語顫、呼吸音消失或減弱,縱隔可推向健側。膿氣胸時則胸下部叩診呈濁音、上胸部為鼓音,局限性膿胸、包裹性膿胸局部可有體征,如扣診濁音、呼吸音減弱或消失。葉間裂膿胸及縱隔面膿胸多無陽性體征所見。X射線檢查少量積膿僅見肋膈角變鈍,中量積膿可見患側下胸部從腋下部向內、向下呈弧形致密陰影,膈肌被遮掩,大量時患側呈均勻濃密陰影,氣管、心影、縱隔向健側移位。膿胸也呈局限的包裹性,葉間或存留在肺下緣及膈之間的肺底部。

  急性膿胸時,控制全身及膿腔感染,消除中毒癥狀,盡早排膿促使肺復張,關閉膿腔。抗生素使用應針對病原菌選用有效抗生素肌註或靜滴。局部穿刺排膿,早期膿稀可每日或隔日穿刺抽膿後註入抗生素。膿胸存在二周以上者,膿液變稠不易吸出,可行閉式引流(插橡皮管或矽膠管到膿腔內排除胸腔膿液),排膿後註入抗生素,膿胸伴發支氣管胸膜瘺或食管胸膜瘺、急性腐敗性膿胸要切開引流或行早期修補消滅感染來源。

  慢性膿胸是急性膿胸發病後遷延三個月未治愈者,結核菌、放線菌或溶組織阿米巴所引起的慢性膿胸多見。肺膿腫、肺外傷、感染的肺大泡破入胸腔,引流管、紗佈、槍彈等在胸腔內存留形成異物。此外急性膿胸引流不充分也是造成慢性膿胸原因。若並發支氣管胸膜瘺時,則咳嗽、咯痰增多,時有血痰,尤其在改變體位時咯痰量增加。慢性膿胸在 X射線呈濃密陰影,膈上升,肋間隙狹窄,胸膜增厚、收縮使胸廓變小,縱隔向患側偏位,胸膜上可見鈣化。

  對慢性膿胸應檢查結核菌、放線菌、真菌、阿米巴原蟲及其他致病菌。疑有胸膜支氣管瘺者可以向胸腔內註入美藍或行支氣管碘油造影加以證明。

  慢性膿胸病人多有長期消耗,營養不良,消瘦,貧血。故治療首先要改善病人一般狀態,提高抗病能力;排除造成慢性膿胸原因,消滅膿腔,恢復肺功能。改善全身狀態可用高熱量多種維生素飲食。針對病原采用或調整抗生素。改進膿胸的引流,調整引流管位置或選用其他部位另行插管。保守治療不愈者可行手術治療。胸膜外纖維板剝脫術(胸膜纖維板增厚,行剝脫術使肺復張,促使膿腔閉合)。胸膜肺切除術,肺內有不能恢復病變,如慢性肺膿腫或結核合並支氣管狹窄,則手術將纖維胸膜與肺一並切除。

  膿胸系繼發性感染引起,故積極治療肺炎、肺膿腫及肺部其他化膿性感染;嚴密手術的消毒和止血,是防止發生膿胸的有效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