軟組織發生嚴重擠壓傷後產生的一系列癥狀,包括低血容量、肌紅蛋白尿和高血鉀、酸中毒等腎功能受損的表現。由骨筋膜室綜合徵發展而來。發生率約占嚴重創傷傷患的40%左右。既往在處理措施不完善時,患者往往因急性腎功能衰竭而死亡,本綜合征又稱為“擠壓腎”。經深入研究後發現,擠壓傷後大量肌紅蛋白進入血流,會引起急性腎功能衰竭,這又與病程的進展密切相關,故稱之為肌紅蛋白血癥。由於本病有其特徵性表現,死亡率很高(一旦發生腎衰病死亡率在50%以上),自第一次世界大戰以來一直受受到普遍重視。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患擠壓綜合征的傷員幾乎全部死亡,以後搶救措施日益進步,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病死率為90%,朝鮮戰爭中降至53%。

  發病機理 擠壓綜合征多發生在空襲、地震、事故時,房屋、礦井倒塌時。傷員被埋於廢墟中,四肢或軀幹肌肉豐富的部位遭受廣泛的擠壓傷後,會引起下述病理改變:①低容量,受傷部位毛細血管壁的通透性升高,大量血漿滲出至組織間隙,使血容量縮減,組織低灌流,造成腎、腦、肺等器官的功能失常,其中以腎臟最易受累。②毒素吸收,大量組織細胞的裂解產物和骨骼肌溶解後從紅細胞膜或肌細胞釋放的毒性物質進入血循環中,造成急性腎功能衰竭。由於肢體水腫,局部壓力增高,阻礙血循環,肌肉組織進一步壞死、溶解,產生更多的毒素。③腎小管堵塞,細胞碎片、肌紅蛋白等堵塞腎小管,使濾液減少,導致少尿或無尿。

  臨床表現 重物擠壓造成肌肉組織損傷或肢體腫脹,以後可有一段時期的失血性低血壓,若出現“血色素尿”,則提示發生急性腎功能衰竭的風險很大。隨後。尿量減少漸至無尿,尿比重降至1.010左右,血鉀上升,血尿素氮和血肌酐均升高。在擠壓傷後,骨骼肌溶解時,血肌酐升高速度快於尿素氮,使血尿素氮和血肌酐的比值,下降到10以下。

  治療 擠壓綜合征的治療是復雜的,既要積極治療急性腎功能衰竭,又要妥善處理好受傷肢體,兩者相互結合,才能奏效。

  ① 現場急救,是防止病情發展的關鍵,要及早解除重物的壓迫,減少受壓時間;受傷肢體要妥善制動,不宜抬高、按摩、熱敷,以減少毒素吸收。

  ② 補充血容量,以糾正休克,改善微循環,可輸血漿、輸液體或飲用堿性飲料,防止酸中毒。

  ③ 傷肢處理,肢體腫脹嚴重,並伴有血運障礙者,應早期切開減張。減張可改善肢體血運,避免肌肉缺血壞死;引流可防止有害物質的吸收,減輕腎臟的損害。一般不輕率截肢,因截肢並不能降低擠壓綜合征的發病率和死亡率。僅在傷肢已基本無血運;或傷肢毒素吸收造成中毒癥狀較嚴重,經切開引流不能緩解、或傷肢合並特異性感染,如氣性壞疽時,方考慮截肢。

  ④ 急性腎功能衰竭的處理,腎臟在缺血或腎毒素造成腎細胞損害足以停止尿液生成數日甚至數周以後,仍能完全恢復其組織結構和生理功能。這種性能在其他器官比較少見。

  擠壓綜合征的腎衰竭即屬此種情況。

  對急性腎功能衰竭的治療措施,除瞭掌握液體平衡、糾正酸中毒,控制高血鉀,註意維持營養外,主要依靠透析。療法透析有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兩種方法。是目前最有效的治療急性腎衰的方法。通過透析可以排除毒性產物糾正酸中毒,排除過多的水和降低血鉀,從而提高生存率,減少並發癥。

  

參考書目

 吳階平、裘法祖等編:《黃傢駟外科學》,第4版,人民衛生出版社,北京,1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