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磷酸鹽含量增加,超過正常水準的現象。又稱高磷血癥。磷代謝紊亂的一類。通常並無臨床癥狀。

  病因 為磷酸鹽攝入增多、排出減少,或再分配方面的紊亂。①攝入增多。如口服或靜脈註射過量磷酸鹽,和服用過量維生素D,增加腸內磷酸鹽的吸收。牛乳、黃豆制代乳品,穀類食物中含磷較高。②排出減少。甲狀旁腺素能減少腎臟對磷酸鹽的重吸收。甲狀旁腺功能減退時,甲狀旁腺素分泌減少,腎臟對磷酸鹽的重吸收增多,,磷酸鹽排出減少,血磷酸鹽升高。在假性甲狀旁腺功能減退癥,腎臟對甲狀旁腺素的作用無反應。在肢端肥大癥,生長激素分泌過多,可增加腎臟對磷酸的重吸收。在腎功能衰竭病人,腎小球濾過功能減退,磷酸鹽在腎小球的濾過量減少。這些均可導致高磷酸鹽血癥。③磷酸鹽的再分配紊亂。在呼吸性或代謝性酸中毒,有細胞磷酸鹽的釋放,磷酸鹽自細胞內移向細胞外,使血磷酸鹽升高。組織破壞時,細胞完整性喪失,磷酸鹽可自細胞內向細胞外釋放,引起高磷酸鹽血癥。如白血病及其他腫瘤病人經化學治療或放射治療後,均可發生這種情況。大量溶血時,紅細胞內的磷酸鹽自細胞內釋放出來,亦可產生高磷酸鹽血癥。

  臨床表現 高磷酸鹽血癥沒有特異的臨床癥狀。如果高磷酸鹽血癥持續過久,可以影響鈣的內環境穩定;鈣磷結合可以導致異位性鈣化,並可抑制腸鈣吸收,使血鈣降低,表現低鈣血癥。

  診斷 在明確診斷以前,必須首先排除因血標本溶血而產生的高血磷酸鹽。然後按下列程序進行鑒別。首先檢查腎功能。若腎功能正常,則測定尿磷酸鹽排出。①尿磷酸鹽排出增加,考慮磷酸鹽攝入增加、腫瘤破壞、或腫瘤治療後的高磷酸鹽血癥。②尿磷酸鹽排出減少,應考慮甲狀旁腺功能減退。若腎功能減退,則考慮為腎功能衰竭所致高磷酸鹽血癥。

  治療 對高磷酸鹽血癥,若腎功能正常,可通過補給生理鹽水,擴大細胞外容積,使磷酸鹽經尿排出增加,以降低血磷酸鹽。也可服用磷酸鹽結合劑(如氫氧化鋁),以減少腸內磷酸鹽的吸收。但氫氧化鋁治療常可引起便秘,有時尚可增高血漿鋁水平,導致鋁中毒。對於慢性腎功能衰竭的病人,可用血透析或腹膜透析控制血漿磷酸鹽水平。